李世民聽到崔遠瀚的回答點了點頭,二話沒說,立馬動身親自去取答題紙來,鋪到崔遠瀚的桌子上。
而這一幕,被被史官記錄在冊,以后將來便可拿出來好好宣傳。
一個是禮賢下士的開明君主,另一個是參加科舉的人才。
既能提高李世民在讀書人心中的地位,又能提高科舉取士才子的地位,絕對是雙贏!
崔遠瀚繼續書寫,李世民則拿著崔遠瀚寫好的內容看了起來。
哪怕身為帝王,擁有大量的處理政務經驗,李世民都必須承認,崔遠瀚所說的極有道理,固然有些地方有些生澀,并不一定能推行下去,可考慮到崔遠瀚年紀輕輕。
這點小問題,不過毛毛雨罷了。
好東西啊,好東西……
李世民暗自咋舌,心道:“想不到,大唐竟有如此年輕的英雄豪杰!”
一想到這豪杰還有從軍的念頭,太宗皇帝就更喜歡了。
能文能武,精心培養的話,日后必然是宰執之才!
殿試持續的時間很久,遠非后世考試可比,夜幕降臨,宮里的太監們掌燈,照的大殿亮如白晝。
李世民仍在閱讀崔遠瀚的內容,隨著閱讀的不斷加深,他的眉宇逐漸凝重,甚至閃過一絲不可置信。
作為皇帝,他清楚大唐的弊端,在于尾大不掉的世家大族,以及北方草原和高句麗的威脅。
然而,他沒沒有想到邊陲之地藩鎮化,節度使尾大不掉的問題。
貞觀七年,大唐正在不斷壯大,擴土數千里之廣大,藩鎮和節度使的問題極為微弱。
崔遠瀚的推演,卻顯示了大唐有在節度使作亂的情況下,面臨絕境的可能。
節度使和藩鎮只是其中一個問題,崔遠瀚寫了大量的內容,涉及到地方王公貴族,豪商富人,邊陲貿易,科技發展,技術能力……
李世民放下卷宗,走到大殿獨屬于他的龍椅之上,久久不能平息。
多智近乎妖!
沒錯,必然是達到了這種境地!
便是帝王,也無法涉入那么多領域,并且擁有這么深的見解。
萬萬沒想到,原本只是為打造運朝而弄得一塊墊腳磚,但是竟然發現了一個這么頂級的絕頂人才,實在是意外收獲。
但是也就這樣了,我李世民將成為大唐運朝之主,那些節度使和番鎮,在今天過后,將不再是威脅。
朕可以一瞬間將他們給抹除。
李世民此時心中暗想道。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幾個時辰過后,考試終于完結。
總管太監將考卷全部收了起來并送到了李世民的手里。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看著其中一個考生的考卷,忽然李世民好像想到了什么,看向了彭文。
“張真人,你過來,我大唐英才無數,每個人寫的都非常好,朕都不知道選擇哪個了!”
“還請真人,幫我看一下如何?”
李世民對彭文客客氣氣的說道。
站在下位的十個考生,看到李世民對一個人這么客氣,連考卷都要讓那個被李世民稱為張真人的人觀看。
所以這十個人對于是“張真人”是誰,心里產生了一個個大大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