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李孝逸,秦風又想起了一件事,自己差點給忘了,剛剛和狄仁杰商議的只是文考的改革。
每個王朝都需要有武官來開疆拓土,鎮守邊陲,武考便是因此而誕生。
唐朝的科舉考試分為文考和武考,學子們不管是習文還是習武,只要有一技之長,皆可出人頭地。
兩者相結合,這就大大促進了唐朝經濟、文化、政治軍事各個方面綜合實力的全方面進展。
秦風查閱典籍,發現武考的難度一點也不比文考低。
相反,武考對個人身體素質要求極高,難度比文考高多了。
唐朝武考的制度中規定要考射長垛,騎射,馬槍,步射,舉重。
這五項難度都是很大的,特別是馬槍,淘汰的人數是最多的。
這個是考察騎在馬上用槍的技術了,難度也是很高的,講究的是“穩、準、狠”。
馬槍的考法是主考官在考場上擺放四個木人,這些木人并不回很牢的固定在地上,而是一碰就會倒,
然后,在木人頭上放一小塊方形的木板之上,將四個木人排成一個簡單的陣勢。
要求武考生騎著馬在一炷香的時間之內,縱馬沖進陣內要將木人頭上的小木板打掉。
挑、刺、拔、打都可以,不管用什么方法。木人不能倒,只要有一個木人倒地,就被淘汰了。
四個木人不但不能倒地,連碰都不能碰上,只要碰上就會扣分。
再加上唐代科舉所用的長槍規格有兩丈四之長,練武之人都知“一寸長一寸強”的道理。
比如說同一個人拿一個長長,想要掄一個草人,掄完第一下。
再想來第二下,可能要好幾秒鐘。長槍越長,用到的時間越久,也越是不好把控。
除了這些技能之外,秦風還發現武舉對身高相貌也有極高的要求,不但要人高馬大,儀表堂堂還規定了身高必須在六尺以上。
唐代的一尺相當于我們今天的九寸三分,如此六尺也就相當于今天的一米八六了。
也不知道是誰定的規矩,秦風覺得甚是不妥。這就有點太苛刻了吧,這是選武將還是選郎君?
秦風將相貌要求適當調低了一些,人本來就是不能貌相的,若是真有出挑的卻因為這個被擋在門外,那就太可惜了。
秦風問道:“武考考點就這么些嗎?為何不考兵法呢?”
女帝一邊研墨一邊道:“許是禮部的人粗心大意沒有思慮周全吧,帝君看著辦便是。”
“兵法很重要,因為將帥領兵作戰貴在有謀略,而不是單憑個人的勇猛,這個考點朕加上了。”秦風鑒定道。
“朕想想還有什么不妥之處需要……”秦風正在思慮著。
這時,女帝卻打斷了他。
“帝君將朝務都處理得差不多了,可記得還有什么事情不曾辦妥嗎?”女帝的美眸緊緊盯著秦風。
秦風看著女帝幽怨的眼神,兩世為人的他如何不明白其中的含義,他忙道:
“當然有啊,咱們的婚事也該籌備起來了。”
聞言,女帝用白蔥般的鳳指戳了一下帝君,笑意盈盈的說道:“帝君終于說到點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