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恐怕不記得了。”長孫皇后低聲說,“一首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同樣是沒有題名只有落款,小生顧青到此一游。”
“朕倒是想起來了,那一份討巧的奏章。”李世民呵呵一笑,“看來青雀此次遠游收獲不小,凡事要謙恭而學。”
“兒臣有個不情之請,還請父皇應允。”李泰接著說道:“兒臣想在府邸開建文學館,此次遠游兒臣發覺大唐之大,人外高遠。”
李泰的這個要求長孫皇后沒有什么反應,十三歲的太子李承乾眼角看向李泰,說是開文學館實則是想給府中招攬門客。
甘露殿的氣氛凝重了好久。
“結識名仕倒也是一樁好事。”李世民點頭,“朕應允了。”
“多謝父皇!”李泰躬身說道,“兒臣告退。”
對于顧青,李泰沒有說太多,文學館第一個要招攬的人就是顧青,不論好壞,一定要把顧青抓在自己手中,要是落在他人手中顧青必然是一個大患,手槍這個東西志在必得!
長安城外小道觀,顧青正在專研自己的發財之道,而孫思邈正在研究病理,師徒而來各干各的極為和諧。
從第一天的銷量來看茶葉確實不好賣,顧青想著賣點什么東西,道觀里還有一些竹簡,雖然漢朝時期就有了紙這個東西,不過到了如今也只是富貴人家才用的起,宣紙,花紙,什么的……貴的要死,思索著造紙術是怎么做來著。
第二天,天還沒亮顧青就起床去了山里砍竹子,一路上還能看到不少農民已經在田野里勞作,還有不少婦女在采摘野菜。
砍了一些竹子,顧青背著一大筐回到自己的小道觀開始實驗紙獎,孫思邈也早早起床看見顧青鼓搗個沒完,心中想著陳觀主的話,這個陳觀主觀相的本事非常了得,顧青有帝王相,主天下興亂?到現在孫思邈還是覺得顧青除了一個死要錢的臭德行也沒做發現哪里有帝王相了。
紙漿這個東西不好做,試了幾次做出了來的紙都薄如蟬翼完全不能用,改變了原料的比例,紙這個東西到了宋朝之后技術就已經很成熟了,那個時候書本流傳的很廣泛,一輪散漿又是打漿,忙的不亦樂乎。
紙漿的原料很重要,本想著用明朝時期的紙漿做法,可是實驗了幾次都失敗了,想著原因顧青再次改變了紙漿的比例,加大了原料后紙漿開始變得凝稠,在木板上鋪開放在陽光下晾曬了兩個時辰。
打了一個盹,顧青拿起晾干的紙,“好像太厚了。”
表面非常的粗糙,不透光,比現在那些一戳就破了紙來的好吧,掄起衣袖顧青開始照著這個比例干活。
當地的村民路過這個小道觀,看到道觀前放著一塊長十多米的木板,上面正在晾曬著東西。
“干啥呢!”
聽到一聲話語,顧青嚇了一跳回頭看去是楊勝,“你走路能帶點聲嗎?”
“我喊了你幾聲了。”楊勝抱著刀一副酷酷的樣子,“你一直在傻笑,還流口水了!說什么大房子,什么美女。”
“我說了嗎?”顧青擦去嘴角的口水。
“說了!”楊勝鄭重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