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青的書院有三百多個學子要進入這次科舉。”長孫無忌長嘆,“書院如今越做越大,學子也越來越多。”
“書院里研究的學問也是五花八門,有些學識更是聞所未聞。”李承乾說著。
“太子殿下就不擔心嗎?”長孫無忌說道,“若是書院在繼續做大下去,魏王殿下會如何,如今魏王殿下在書院里的地位舉足輕重。”
李承乾頷首說道,“舅舅你想的孤都明白。”
科舉考場就曲江池旁,不少的官員都在這里忙碌著,學子們按照名冊上登記的名字與自己的號牌,在官吏的核實下進入考場。
“顧青,你說我們書院的學子能有好成績嗎?”李泰問著。
“我怎么知道?”顧青看著場面,參加科舉的人挺多,年紀從十一二歲少年可以一直看到四五十的中年人,科舉對年齡沒有限制,科舉的題目也都是考一些五經論語,還有一些政事的對策,主要考量的還是文章水平和處理政事的頭腦,從中挑選出比較好的,不像后世朝代的死記硬背,相對來說唐代的科舉試題比較廣義一些。
裴行儉在自己的位置上盤腿坐下,眼前的桌案上放著一張新紙,上面寫滿了各類考題。
粗略看了一遍還有最后一道考題,算是算學的一類,考的就是顧青當初與諸國使臣對策的題目,裴行儉知道這個典故,提筆而下,這個典故不算是什么難題,而且道理也不是很難,長安很多人都知道,相當于是一道送分題。
學子們紛紛落座,安靜的考場中各自開始提筆做題。
許敬宗安靜的站在一邊看著這次的科舉開試,整整三個時辰的考試到了下午才結束,官吏們收起了考卷,裴行儉走出考場看到許敬宗就在考場外。
“怎么樣?”許敬宗問著。
“應該還不錯。”裴行儉微笑著回答。
許敬宗很看好裴行儉,“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際,你會有機會的。”
考場的學子開始散了,顧青與李泰一起往程處默的小酒館走去,剛走到門口就看到一把小凳子從酒館扔出來。
“什么情況!”顧青大叫不好,急忙走進酒館一看,程處默正在逃命,身后是那彪悍女子殺氣騰騰。
“顧青,救我!”程處默抱頭而逃。
“魏王殿下今日的天氣真是不錯啊。”顧青抬頭看著天。
“可不咋滴。”李泰也點頭,“風和日麗,萬里無云!”
“你們兩個!”程處默叫罵著,“大雨天的哪里來的萬里無云,你們這是見死不救!”
皮鞭揮下……
啪!
程處默,“哎呀!”
“哎?”顧青看著自己的四周瞎了一般的沒有看到正在挨打的程處默,“剛剛誰在說話?”
“聽錯了吧。”李泰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