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事情的前因后果,褚遂良和高句麗王不熟,還是自己寫一封信交給高句麗王,再怎么說自己和高句麗王也打了這么久的交道,回到自己的書房顧青急匆匆寫了一封信交給范健,“把我的信也送到高句麗,你交給和尚讓和尚的人送去就好,還有帶一些茶葉與家常的東西過去。”
“小的明白了。”范健點頭去辦事,顧青是把高句麗王當作老朋友在問候了。
顧青看向書房里的地圖,倭國的工廠落下之后就要在高句麗建設工廠,如果倭國進展順利,那么明年可以準備在高句麗開設工廠了。
“我回來了。”李治風風火火走進家門,“顧青,海貿的人手都已經順利派出去了,人數人員一個不落,閻立本在東海邊上可以接手的吧。”
顧青微微點頭,“吐蕃與天竺矛盾,高句麗動作這么多,這些日子還真是顛簸。”
“吐蕃和高句麗怎么了?”李治說著話。
“沒什么,都是一些隱患而已,沒什么大不了了。”顧青又說道:“朝中已經有人在處理了。”
“對了。”李治拿出一份卷宗說道:“江南方面的人已經把這幾個月的情況報上來了,這些人倒是會做事,海貿司一開張他們就來接洽,是不是給了他們很大的好處。”
“好處自然是給了,不然他們也不會這么賣力,不過這些商人做事還算是地道,地地道道的商人,只要和他們好好合作以后的路可以更好的走下去。”
“那我應該對他們熱情一些。”
“熱情不熱情其實不盡然,你只要做好其中的取舍就好,做買賣無非就是利益,給了他們應該給的好處,自然有人幫你做事。”顧青對李治說道,“除了你自己需要防備的人,只要你信任的人該放權就放權,不用什么都抓在自己的手里,現在晉王殿下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個屬于你自己的班底。”
“等等!”李治消化著顧青的話又問道,“就像你說的我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班底,就像你的工廠,你的書院?”
“當然不是這樣。”顧青說著話,“晉王殿下要是沒有絕對大的勢力千萬不要學我這么做。”
“那我要怎么做?”李治思索著說道。
“你可以去學學你家皇兄,你別看李泰那小子長的胖該機靈的地方還是很機靈。”顧青又說話道,“在書院里都是一些什么人,你看孔穎達學富五車,當初還是國子監祭酒,你看岑文本那可是我老師房玄齡一手帶出來的,還有李淳風數術大家,他老人家手底下的弟子有多少?可是你皇兄除了胖還有什么。”
“你是在數落我皇兄嗎?”李治斜眼看著顧青。
“差不多吧,這不重要。”顧青再次開口,“其實最重要的還是你家皇兄的本事,李泰是書院的第二人,這是我定下的,也就是說除了我李泰是書院最大的一個人,可是他與房遺直相比呢?”
“我皇兄怎么和房大哥比。”李治長嘆一口氣,“我皇兄那點才華用來調戲調戲姑娘還好,登不上什么大雅之堂。”
“沒錯。”顧青接著說道,“書院里這么多的老家伙,你皇兄是書院的第二人可是他并不這么標榜自己,而是把很多的權力都交給了那些老家伙,他自己只要運籌帷幄就行,看起來你皇兄在書院里整日的無所事事,可是整個書院的秩序井然,你知道為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