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面的氣氛開始安靜下來,李二看著顧青說道,“你給朕說的明白些。”
顧青接著說道,“是這樣的,從農耕開始人們用的是棍棒,而后是鐵器,之后會有各種火器,這是一種演變,這條路會一直走下去這是一條沒有折返的路。”
李二聽顧青說完,“你的意思是說一直留著火器是沒有用的?”
“陛下,其實火器的制作并不難。”顧青又對李二說道,“像我一開始使用的陶罐炸藥其實很簡單,這種技術大唐不可能只是一直獨有,這種獨有或許在百年之后就會被打破。”
李二安靜聽顧青的說著,火器的制造之法自己心里是明白的,有些制作看起來很難,其實知道其中道理之后要做起來一點都不難,就像顧青說的陶罐火藥,只要有足夠的人手就可以造出一大堆。
“我不否認火器帶來的好處,可是我們不能固步自封。”顧青接著對李二說話道,“火器加之改進,大唐的火器打造不能止步于此,我們要更加犀利的火器,如今火槍已經投入使用了,我們需要造出更好用的火槍,我將其稱之為步槍!連射步槍!”
李二沉默不語,屋內恢復了安靜,王欽一直站在門外守著耳邊可以聽到兩人的對話。
“顧青。”李二長出一口氣說道,“有時候朕很想殺了你,可是每每當你有用的時候,朕是多么慶幸自己留下了你的性命。”
“我相信陛下不會做出殺害自己女婿的事情。”顧青也說道。
“哈哈哈。”李二笑著說道,“顧青,朕當初想要你幫助李承乾,那時候朕一直想看看你會怎么做。”
“說來慚愧,朝堂上有這么多有用的人,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顧青笑瞇瞇說道。
“陛下。”王欽走來說道,“晉王殿下來了。”
“讓他進來。”李二朗聲說道。
李治走入屋中,面對自己的父皇行禮說道,“兒臣見過父皇。”
“那支海盜是怎么回事?”李二問著李治,像是明知故問一遍,顧青已經解釋道了,不過還是要聽一聽李治的看法。
“是這樣的,兒臣也是之后才得知。”李治對自己的父皇解釋道,“早在海貿司成立之前,顧青就安排了一些人混在修建港口的人中,兒臣也是之后才知道這個消息,其實關于海寇的安排,兒臣也覺得可以這么做,海貿的開辟之后,長此以往會有更多的人想要來中原做生意,根據這些日子從倭國送來的情況來看,很多倭國人想要來到大唐。”
“是嗎?”李二疑惑。
“是的。”李治再次說道,“中原的富饒是吸引他們的地方,如今已經有不少的高句麗人來到中原,甚至想要久居中原,這一點早在第一次海貿之后就出現了端倪,兒臣以為,在以后倭國與高句麗和中原的來往之間會更加的密切,加之如今南海港口還在開辟,以后不免和南海接觸到,所謂生意就是有來有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