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吧。”薛仁貴說話著沒有翻身上馬牽著韁繩一路走著看著吐蕃的風景。
“將軍,我們什么時候帶大軍來這里。”王玄策低聲問道。
“不要著急。”薛仁貴看著夜色說話道:“這一次我們出兵不只是給吐蕃解圍,朝中的意思是這一次出兵,大唐要控制整條商路,要是僅僅只是打退了羅馬和大食我們這場仗就不算贏。”
王玄策面帶疑惑也沒有多問。
吐蕃的風景有些荒涼,夜晚的風聲很大,薛仁貴對王玄策說話道:“我和松贊干布說的是三天時間來到這里。”
“三天時間足夠了。”王玄策也說道。
“我也只是這么一說,我們的大軍半個月內不能來到這里。”薛仁貴接著說道。
聽完這話王玄策有些明白了,回答說道:“如果我們先一步到了這里,羅馬和大食的大軍就會提防我們,說不定他們會先放棄天竺來攻打我們。”
“我就怕這個。”薛仁貴放低話語聲。
“按照兵法來講,大食和羅馬現在正要攻打波斯,如果他們拿下波斯之后就一定會在先攻打吐蕃還是天竺。這倆之間選擇,可若是他們知道我們來到了吐蕃并且放棄天竺先攻擊吐蕃,天竺就很很有可能從后方襲擊羅馬和大食,到時候麻煩不斷,他們要一下子對付兩方,如果我是羅馬的將領,我們先選擇拿下天竺,再打算吐蕃,末將以為他們不會先攻吐蕃。”
薛仁貴笑著說道:“有些事情你不知道,大食和大唐之間的恩怨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一旦大食知道了我們在吐蕃,他們一定會先來進攻我們,大食人可不會在乎什么兵法,而且天竺人也不會這么拼命的想要去襲擊大食和羅馬的后方,天竺人不是大唐人,他們樂得看到我們兩方殺得風生水起。”
王玄策點頭,“羅馬和大食攻打波斯和天竺內耗,才對我們是最有利的。”
東海
閻立本帶著書院的學子正在加緊趕制著鐵船下海,西方的局勢已經很緊張了,看著海貿司和工廠送來的發動機和圖紙再次陷入了沉思。
一開始自己按照李治的想法建造的海船,可是看到發動機的構造之后實際用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
“閻大匠,朝中最多再給我們半個月時間。”海貿司派來的人說道。
“晉王殿下給我圖紙的他有沒有實際試過?”閻立本問話說道。
“只是試驗了一遍,時間有限沒有裝在船上用過。”
看著圖紙,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閻立本發覺自己對圖紙的依賴越來越大了,拿出測量的尺子將發動機各個部件量了之后對一旁的學子說道:“告訴鐵匠,把之前船艙里的一切都推倒重新來過。”
“可是這些東西我們忙了一個多月才完成,時間真的不夠。”有學子說道。
“出海不是開玩笑!”閻立本嚴厲喝道。
一旁的學子只好安靜不在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