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只揚了揚手,示意兩人進去,目光卻始終不離那一套青銅大鐘。
“臣郭子儀,參見陛下!”
郭子儀一改之前閑漫姿態,昂首闊步走到李隆基身旁,單膝跪地致禮。
李隆基仍不瞧他,背著手幽幽言道:“樂律十二律,是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五音十二律,此為樂理之基本,朕年僅七歲時便已爛熟于心,可如今朕卻只能望鐘興嘆,常不勝自哀,郭卿你可知是為何?”
郭子儀埋著頭,并未答話。
李隆基終于轉過身來,望向郭子儀,又指著他笑道:“說來此事與你也有些淵源。”
郭子儀仍舊埋頭,一語不發。
李隆基見狀卻是笑了笑,回身落座于御案之上,又道:“在這高墻之內,曾有一人于沉香亭前醉酒,蘊袍敝履而擊鐘,唱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其燁然若神人,灑然若清風,貴妃亦贊其曰‘國之氣象’,其后又為當世人所稱頌,遂拜其為‘謫仙人’。憐朕雖為人主,天子之身,與之相較卻若珠玉在側,形穢于心,故而朕此后便不敢再有擊鐘之想。而此人,正是你郭子儀之深交故舊!”
郭子儀聽聞“故舊”二字時終于抬起頭來,凝望著自己眼前的天下之主,許久后才嘆道:“可憐我大唐三分氣運,陛下竟未將其留在君側。”
“你已知曉了?”李隆基略略吃驚。
郭子儀神色十分恭懇地答道:“許多年前老國師李淳風在道壇宣講時便曾說過‘天上太白金星現世便占去人間三分氣運’。陛下莫不是忘了子儀亦是道門出身?”
李隆基此刻也收起心神,沉聲道:“如此,你既已知曉,也該當知道朕今日召你所為何事。”
郭子儀頓了頓,搖頭道:“陛下,以微臣所見,如今我大唐世泰民安,萬邦來朝,皆為陛下之文治武功,如此豐功偉績,將來也必為后世所景仰,陛下又何必執著于那虛無縹緲的氣運一說。且那和氏璧自古便多浸染于殺伐血腥之中,即便能彌補了那三分氣運,天下也必定受其所禍!微臣望陛下三思!”
“郭子儀你好大的膽子!”李隆基憤然起身,怒視著郭子儀。
不想這郭子儀竟毫不相讓,一雙精目與李隆基相對而視。
“哈哈哈哈……”
片刻之后,李隆基竟開懷而笑,說道:“朕何曾想到這天下除了那人之外,竟還有人敢與朕如此對視,你郭子儀確不枉朕看上你!”
郭子儀也終是長嘆一聲,回道:“想來陛下心中早有圣斷,臣再開口本已是多余的。”
李隆基微微一笑,說道:“當年朕攆走了那三分氣運,如今朕便要還了這因果,無論結局如何,朕總是要去試一試的。”
“罷了罷了。臣家中那小子陛下愿意擢用拿去便是,一些小事的話那小子還是經得住用的。臣這便先告退了。”郭子儀見勸諫無果,心中實在無奈,便欲離去。
李隆基只擺擺手。
待郭子儀走出殿門時,李隆基忽地高呼一聲:“高力士,送大將軍出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