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一直覺得給哥嫂都找到了合適的事情做,自己卻只能在大學里什么都做不了,實在是太浪費這幾年的時間了。
雖說一夜暴富的機會還得等好多年,但是這幾年找到合適的機會,一樣也能賺到大錢。
目前是沒有像房地產和互聯網那樣暴富的機會,但依然處在到處是賺錢機遇好年月,只要看準時機大膽去做,大學畢業前弄個百萬身家還是很輕松的。
說起自己這次要做的事情,還是他在上海逛商場的這幾天忽然想到的。
跟著張欣娣在魔都逛商場的那幾天,沒少碰到商場中處理積壓貨物搞的減價甩賣。
正是見到那些外地到魔都的人,都去搶購那些所謂積壓貨物的情形,才勾起孟青善腦中早已遺忘的,屬于這個時代的一個賺錢現象。
那個賺錢方式在這個時代,有個非常高大上的稱謂,叫‘展銷會’。
展銷會這個詞其實是個舶來品,在他的記憶中應該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興起。
這玩意之所火爆,也算是計劃經濟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帶來的必然結果。
在計劃經濟年代,各地的物資生產、銷售都有統一而嚴格的調配制度,不能私自流通。
改革開放進行了近十年的現在,很多鄉鎮企業、集體企業和個人企業興起,打破了以前國有企業的壟斷。
以前很多國有企業生產的,憑票才能買到的商品,因為樣式老舊,創新太慢等原因逐漸滯銷積壓。
于是用來處理積壓貨物的‘展銷會’,就應運而生,并且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
在九十年代初的時候,你若問經商的人干什么最賺錢,他肯定想都不想就告訴你,辦‘展銷會’!
不過這玩意也是有策略的,你得弄京城魔都那樣一線城市滯銷的產品,去到其他二三線城市處理才能被人搶著要。
說白了,這玩意,就是打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交替這個時期的時間差。
只有在原有的國營工廠的產品剛開始滯銷,而個人企業、鄉鎮企業那些新興企業的產品又產能不足,使得二三線城市有很大的需求的如今這幾年才行。
以后新興企業的產能快速發展,直接就把又好看又實用的產品,賣到了二三線城市甚至十八線小縣城之后,這展銷會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這個‘展銷會’前五年最賺錢,然后就開始逐漸衰減,十年之后就差不多就和趕大集一樣,屬于甩賣了。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這年月不是你個人想辦展銷會就能辦的,最起碼你想讓廠家和銷售地相信你,就必須得注冊一個商貿公司。
這時期人們還只相信公對公,哪怕你是個人的企業,也得有公司的公章人家才有可能相信你。
所以孟青善決定,在上海注冊一個商業貿易公司。
當然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提前了兩年讓這東西面世會不會成功,他打算先把自己的幾萬塊錢投進去試水。
當然他那點錢只能小打小鬧,好在現在人們做生意信譽還都很靠譜,只要獲得了廠家的信任,絕對能只付少部分預付貨款,就能弄到大批商品。
再加上他現在剛第一年上學,還不了解學校和魔都的情況,正好只從魔都找廠家供貨,弄回自己老家的QZ這邊賣。
這樣魔都有自己,老家這邊有老哥,這樣簡單的公司運作構架就起來了。
只要自己在魔都聯系好了貨物,趕緊通知老哥在QZ市聯系場地開始宣傳,并且帶人從魔都把貨物帶回去賣就行。
還有就是自己如今在魔都注冊的商貿公司,到其他二三線城市亮出來,僅憑魔都兩個字就會讓人覺得賣的是時髦的物件。
哥哥開始還有些舍不得他那條,在這沿海十里八鄉都很拉風的牛叉漁船。
孟青善安慰老哥,那條漁船暫時先用著,以后展銷會弄起來效果很好的話,那條船再說賣掉或者包給別人,他再專門去跑展銷會的事。
嫂子李慧看孟青良還在猶豫,一巴掌拍在他胳膊上:“有啥好猶豫的,這條船就是阿弟給你攢的,就算賣了,回頭再想要,阿弟再給你攢一個就是了。”
孟青善很想說在攢一個,還真不一定能碰上這樣撿漏的好機器了,但擔心老哥舍不得,硬是忍著沒說出來。
孟青良看自己老婆都勸他,應該聽自己弟弟的,一咬牙:“行,哥聽你的,不過那條船暫時不能給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