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50艘火船和100頭火猴,就像150只火箭齊刷刷的射向靠泊在碼頭的東瀛船隊,可憐小西老板的這份家底,瞬間就成了干柴烈火,騰的就著了,再看那火猴,尤其愛往沒著火的戰船上跳竄,桅桿上、布帆上、瞭望塔里,哪里涼快往哪蹦,蹦到哪里哪里就著,用不上半個時辰,整個碼頭已經火光沖天。
海州道城里的守軍,遠遠的看到碼頭起火,趕緊的大開城門,軍士們帶著各種滅火器具,紛紛往碼頭方向奔馳。這個時候,從開城出發的李如松軍正好趕到,海州道的守軍看到穿同樣軍裝的隊伍,以為是開城同志前來救援,個個都心生感激。
不過納悶的是,開城方向過來的兵,都不急著往碼頭趕,而且直奔海州城,一邊進城一邊還在大聲招呼城里的守軍出城救火。
反正現場是一片混亂的。誰知道更亂的還在后頭,等首批穿日本軍裝的將士進城占好位置,李如松的近2萬主力又全部殺到,外出救火的那幫東瀛兵還沒跑到碼頭,就在明軍圍攻群
(本章未完,請翻頁)
毆之下稀里糊涂的丟了小命,海州城里,幾乎也成了開城戰役的翻版,東瀛武士們寡不敵眾,在絕對優勢的明朝天軍面前,迅速的土崩瓦解,跑的跑、亡的亡,極個別講究武士道的東瀛兵,就地剖了腹。
李如松將軍一路過來,凡是看到盤腿正坐、自己剖腹的軍士,他都會不由自主的欠身行禮,表示了對武士道精神的尊重。
等李如松行至府衙門口,副官李曉峰從西邊飛馳而來,迅速翻身下馬:報將軍,我們隊在城西找到了糧倉,已經全殲守敵,正在清點數量,估計繳獲糧草超過1萬擔。
李如松:意外收獲。真是眾里尋他千百度得來全不費工夫。曉峰,你馬上布置重兵,對糧庫嚴防死守,務必要警惕小西他們前來反搶。
李曉峰:是!得令!!!
李如松交代完糧倉保衛戰的事情,轉身往海州府衙張望,沒想到整個府衙靜悄悄的,安靜的讓人瘆得慌,他好奇的一旁的軍士,軍士回答說海州守衛官早跑得沒影了。
話說這海州守衛官名叫小西雄靜,是小西行長的親侄子,知道海州道這邊既是官運碼頭又是糧草儲運中心,覺著定是個肥差,所以糾纏著親叔叔,要死要活的要來了海州道的令旗,著實是在海州道撈了半年多的油水,昨天晚上正喜滋滋的摟著得月樓的朝鮮族歌姬小妲萊纏綿悱惻,誰知道天還沒亮外面就亂成了一鍋粥,傳令官一個接一個的稟報火船火猴燒碼頭、敵軍以假亂真、明軍從天而降,天生膽兒小的小西雄靜顧不得穿好衣服,扔下了歌姬小姣娘,來了個腳底抹油,一溜煙兒就往黃海道叔叔那兒跑。他是個聰明人,知道叔叔那邊有重兵,能保得住自己的小命兒。
可是令小西雄靜沒想到的是,自己拼了小命跑回黃海道,叔叔卻已經帶兵去救開城,而黃海道守將石破天一聽說海州失守、糧草被劫,知道責任重大,想都沒想就領兵發往海州,只留下3000軍士值守黃海道。這下可好,一直對黃海老巢虎視眈眈莽張飛明軍副將李成飛,第一時間就領著1萬明軍將士并3萬朝鮮義軍,風馳電掣般的從黃海道最薄弱的西城門蜂擁而入。
想那朝鮮義軍,被日本鬼子連追帶趕的欺負了近1年,憋屈了10幾個月,這會兒可逮著報仇的機會啦,一進黃海道,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義軍遇到東瀛兵就殺,可憐這3000多個留守的日本鬼子,根本不夠夠3萬義軍瓜分的,動作稍微慢點的義軍,連刀都來不及拔出鞘,這位該死的小西親侄子,硬是從海州道屁滾尿流的一路跑到黃海道來送了小命。
海州道內,日軍群龍無首,被李如松軍好一通快刀斬亂麻。海州城里的戰斗,只花了不到5個時辰,就已經全部搞定。
等到小西這邊提兵救援開城、石破天這邊領軍反搶海州道的時候,開城明軍和海州李部都已經布防完畢,守而不戰,任憑日軍如何叫罵,明軍和義軍都只管在城里唱歌跳舞、喝酒慶功,小西和石破天這兩支隊伍被晾在城外又饑又餓、心力憔悴。直到從黃海道逃出來的幾位軍士匍匐在小西將軍戰馬前哭訴著黃海道失守的消息時,小西頓時間覺得天旋地轉、眼前一片漆黑,咯噔一聲就從戰馬上摔將下來,當即不省人事。。。
身旁眾將領見主帥昏闕,兩邊反搶無望,都深深嘆了幾口氣,眼睜睜的看著三地失守,只能收拾好殘軍,繞開城府而過,一路往南退守漢城。。。
豪取開城、火燒海州、巧奪黃海,完成這一石三鳥之計,前后僅僅只用了2天不到的時間,此役是大明天軍朝鮮戰爭的首勝,也是朝鮮義軍在本島上取得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完勝,明軍和義軍用了犧牲1千2百余人的代價,殺敵1萬3千余,讓一度在朝鮮半島上戰無不勝的日本軍,第一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
而這一切,都緣于沈惟敬這位忽悠大師憑空想象出的一石三鳥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