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佐道:“既如此,我求賢弟一事,望賢弟切勿推辭。”
劉賢慨然道:“請陳兄盡管吩咐,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盡心竭力為兄辦成。”
陳佐道:“此事對賢弟來說并不難!只需在名單之中添上愚兄及這幾位同僚的名字,愚兄等人必定萬分感激。”
劉賢聞言詫異地道:“陳兄與諸位都是郎官中的前輩,想必都已安排了衙署觀政,為何還要另求職位?”
陳佐道:“賢弟說笑了,我等郎官所謂的觀政不過是在各衙署打雜而已,怎比得上入丞相幕府之中做事?只要入了丞相幕府,哪怕只是一天,我等就都是丞相親近之人,日后自然前途無量。”
劉賢聞言恍然大悟,眼看陳佐等人全都眼巴巴地望著自己,劉賢不由心下暗暗盤算:這些郎官可都是后備干部,今日交好了他們,日后在曹魏政權中自己也就有了人脈。況且都說朝中有人好做官,他們成了曹操近臣,日后互通聲息,相互幫忙也方便不少。
于是劉賢滿口答應道:“既是陳兄開口了,我哪有不應之理!還請諸位自己介紹一下姓名履歷,我好記錄下來。”
眾人大喜,紛紛自報家門,這個說自己是河東衛氏旁支,名叫衛遼,那個說自己是河東裴氏族人,名叫裴緒,再來一個說自己名叫黃奎,江夏郡安陸縣人,故太尉黃琬之族侄,目下為侍郎,又有一個說自己出身瑯邪王家,名叫王機……,好家伙,一圈介紹下來個個都是出身大族,雖然并非全是嫡系,但也不可小覷。
劉賢一邊記下各人名字,一邊心下暗喜。眾人有求于劉賢,劉賢也有意結交眾人,宴席上你來我往,相互吹捧,一時氣氛十分濃烈。
次日一早,劉賢將修改好的名單交給劉巴。劉巴接過隨意一看,道:“這些人履歷均無問題吧?”
劉賢點頭道:“我翻看了每個人的簡歷,出身均無問題,歷年考評也至少都是中等以上。”
劉巴意有所指地道:“能做郎官的,出身都不會低,做個順水人情也無不可,說不定日后就能用得上。”于是劉巴在名單上又添了幾個名字,隨后上報曹操,征得同意之后,就命劉賢起草文書,征召諸人進入丞相幕府當值。
有了這批的人加入,曹操行轅的辦事效率頓時大為提升。
且說劉賢進入曹操幕府樞要之地,由此有意無意地接觸到了許多軍事機密。比如后世猜測不已的曹操軍實際兵力,就被劉賢知道的一清二楚了。曹操的兵力當然沒有吹噓的八十萬人這么多,當初從中原南下之時總共就帶了十五萬人,其中兩萬留在了新野、樊城、襄陽一帶,來到江陵地區的還有十三萬人。
此外,荊州原有兵馬基本都投降了曹操,這部分有多少呢?史載,劉表最強盛時期“地方數千里,帶甲十余萬”,也就是有十幾萬人的兵馬,取個中間數,就算十五萬吧。這些兵馬并非都是劉表的嫡系,其中有宛城張繡的兩萬余人,江夏黃祖的三萬余人以及被派到交州地區的賴恭、吳巨所部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