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送走了孫乾,龐統道:“劉備飄零半生,如今只有阿斗這一點骨血,主公何故輕易就把他放了?”
劉賢笑道:“劉阿斗不過一個孩童,抓他何用?況且此子并不聰慧,若他日劉備亡故之時,天下尚未安定,讓阿斗繼承劉備之位,總比讓勇銳敢戰的劉封繼位要對我們有利的多。”
龐統聞言,點了點頭,道:“此子我也見過,雖然稱不上蠢笨,但也的確平常至極。罷了,既然主公已經允了孫乾,也不好改口。只是那張飛之子張苞,我也見過,雖才十二歲,但生的極為健壯,若他長大,必定也是一員猛將,放了實在可惜。不過我觀他面相,多半將會早夭,倒也不足為慮。”
劉賢笑道:“這就是了!這些將領家眷,一向沒有營生,留著也不能為我軍提供賦稅,反要每月撥米養著,還不如賣給劉備。罷了,讓霍峻主持與孫乾換鹽之事,待換到了鹽,便火速運往荊州各郡縣鄉亭,以低價賣之,以免百姓遭受缺鹽之苦。此外,傳令南海太守趙累,讓他即刻煮海為鹽,一月之內,至少要運十萬石鹽來荊州。這鹽的利潤如此之大,我們卻不能白白便宜了劉備。”
龐統搖頭道:“海鹽味苦,若日后巴鹽恢復供應,百姓們一定不會購買海鹽。我們爭不過劉備的。”
劉賢心中默算了一下,在后世有人體攝入鹽分的健康標準,數據不一,有說五克、六克的,也有說十克、八克的。不過國人的鹽分攝入量普遍超高,北方人多在十幾二十克,南方人也多在十克左右。這還是后世生活好的時候。而在漢末這個時代,百姓體力活干的多,鹽分攝入量自然就該相應增大。就算以每天十克計算,一年下來就要吃掉七八斤的鹽。
如今劉賢治下的荊州百姓有近三百萬人,每年光是吃鹽就要兩千多萬斤,折合近二十萬石(上一章計算錯誤,石是容器單位,一石粟米的重量大概一百二十斤左右,鹽要稍重一些。十萬石鹽應該夠荊州百姓吃半年有余了。在此更正。)。
以目前一石鹽價值四百錢計算,二十萬石鹽價值八千萬錢,足可與交州一年的戶稅、市稅和關津稅的總和持平了。
而在鹽鐵官營的制度之下,除了運輸成本之外,其他成本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完全就是一只下金蛋的母雞啊!
如今巴鹽占據了南方絕大部分食鹽市場,每年利潤數以億計。原來劉賢想不通劉備僅只占據了巴東、巴西、廣漢等飽經戰亂之地,為何還能有實力與魯肅爭斗,現在突然看到了巴鹽的利潤,這才恍然明白,劉備轄區雖然相對殘破,但有巴鹽的巨大利潤支撐,他盡可與魯肅作長久之爭。
這么大一塊蛋糕,劉賢絕不容許劉備獨享。別的地方他管不了,但自己治下的食鹽市場卻必須拿下來。
不過海鹽的質量確實比不上巴鹽,劉賢不是專業的理工男,只知道曬鹽可以增加產量,多過濾幾遍能夠增加海鹽的純凈度,但具體怎么做卻是一知半解。而湖南在后世隨時產鹽大省,但多是鹽礦和儲藏極深的井鹽,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開采十分困難,成本更加高昂。
想來想去,除了提純海鹽之外,唯一簡單有效的的辦法就是奪取巴東,將巴鹽搶過來。
不過巴鹽如今是劉備的命根子,就算他在綿竹一帶進展緩慢,也始終沒有調張飛前去支援,其原因除了要堵死魯肅大軍的退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看守巴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