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泉嘆道:“劉將軍誤會了,是孫夫人自愿守孝的。夫人有書信在此,還請劉將軍過目。”
劉賢聞言,接過書信,見其中有一段寫道:“母親彌留之際,把臂苦勸,要我以孫氏基業為念,留在江東,以保孫劉兩家再不起刀兵。言辭懇切,句句泣血。慈母遺命,不敢有違。兩難之間,死者為大。故我只得暫收相思之情,行守孝之行,以慰母親在天之靈。望夫君體諒!此舉雖不負孫氏,卻有負夫君。自今以后,羞見荊州人物也!夫君也不必以我為念,倘荊州兵東進,我不恨夫君。”
看了書信,劉賢默然,長嘆一聲,對鄭泉冷笑道:“孫權果然是梟雄心性,真狠啊!你回去告訴孫權,就說這一次他贏了。我看在過世的吳太夫人,以及我家夫人面上,此次就不討伐江東了。不過也請他不要得意,人情總有用完的時候,叫他好自為之。”
鄭泉聞言,拱手道:“劉將軍的話我記下了,一定回去轉告我家主公。”
劉賢點了點頭,又道:“我不日也將前往潯陽,臨江設祭,遙拜吳老夫人。還請你回去再告孫權一聲,請他不要緊張。”
鄭泉點頭,當下拜別劉賢,自返回江東去了。
待其走后,劉賢再次看了看孫尚香的書信,又嘆了口氣,起身回到后堂,與祝融等人溫存了一陣之后,又辭別了黃老夫人,最后才又回到前堂,領著三衛親兵,帶著行軍長史賴恭、司馬費詩、參軍陸遜、程祁、倉槽掾劉彥等人,一路乘船來到潯陽,與龐統會合。
龐統見劉賢僅只領著親兵到來,而未帶大軍,有些不解。當日二人獨處之時,便即詢問。
劉賢沉默片刻,道:“因江東吳老夫人逝去,孫權在治喪期間,故而我欲暫緩進攻江東。”
龐統皺眉道:“雖古有禮不伐喪之說,但主公行事,何時變得這么迂腐了?如今劉備進攻漢中,志在必得,曹操不久之后定會率領中原主力前去增援。不趁此時殲滅江東,等到漢中之戰分出勝負,曹操騰出手來,必會干預我軍與江東的戰事。主公,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劉賢沉默片刻,道:“我們原本的打算,東線各軍雖然聲勢浩大,但只是牽制孫權主力,海路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但現在沿海的海圖雖然已經畫出來了,戰船也打造完畢,但新船未經試航,將士們對船只性能也不熟悉,逆風航行的技巧還掌握的不是很熟練。此時勉強出發,數千里海路,茫茫大海,很容易發生事故。再等些時候,也是好的。”
龐統盯著劉賢道:“以我估計,劉備在一年半載之內便能擊退曹軍,拿下漢中。若是錯過了這段時間,我軍心無旁騖奪取江東的時機可就過去了。主公打算何時出兵?”
劉賢沉吟片刻,道:“海軍要熟悉新船性能,至少也要三個月才能勉強做到。若是不出意外的話,我們便在三個月后再出兵吧。”
龐統盤算了一下,點頭道:“三個月,那時候曹操估計已經率領主力去增援漢中了,時機倒是也可以。但是主公,此次定下時間可就千萬別再更改了,以免將士們無所適從之下,反倒折損了決戰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