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還有一個問題。
楊明招人,為什么只考慮35歲以上的中年男子,而不是把機會,給更年輕的年輕人們?
原因很簡單,現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已經完全不靠譜了。
他們中,有三分之一不結婚不戀愛,安于現狀,過上了躺平的生活,可稱之為佛系年輕人。
有三分之一在埋頭奮斗,為事業拼搏,整天想著搞錢,成了內卷的主力,普遍野心勃勃,信心滿滿,甚至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類的狼性年輕人,很難喂得熟,不會接受他們眼中偏低的待遇,哪怕是年薪百萬。
還有三分之一,成了家立了業,也有了孩子,過著十分幸福的生活,雖然工資不高,但經濟壓力不大,家里普遍有好幾套房,父母也有退休金,所以不僅沒有壓力,甚至可以經營自己的小愛好,比如手辦、游戲等等,堪稱“現充”。
這類的現充年輕人,楊明找不到招募他們的理由和必要,對于那些渴望機會渴望改變命運的年輕人而言,更是一種不公平,所以即便要招募年輕人,也得是佛系年輕人或狼性年輕人優先,現充們靠后。
當然!
年輕人的另外幾個特點,是楊明不考慮招募他們的原因。
如不夠穩重,喜歡炫耀和大聲嚷嚷,甚至特別的高調和張揚。
而最最讓楊明不太喜歡的,是年輕人們的“沙雕”屬性。
假如三個年輕人在一起,他們都會比較正常,頂多小打小鬧。
十個年輕人在一起,他們會七分正常兩分幽默一分沙雕。
假如上百個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則是三分幽默七分沙雕,開始以沙雕為主。
若是在網絡環境,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在同一個環境,那將是全員沙雕,正常人都找不到幾個了。
而楊明的性格,是那種偏嚴肅的,很是排斥那種沙雕的氛圍,雖然楊明自己也很年輕,但他自己不想變的沙雕,他更喜歡沉默與穩重,如果再陰險一些,不擇手段一點,底牌與實力積攢的更多一些,楊明會覺得非常不錯。
故而三十五歲以上的普遍被生活壓迫的沉默寡言的中年人,比較受楊明的看好。
……
王建軍,36歲,一名隨處可見的普通快遞員。
國字臉,濃眉,身形也算壯碩,但總是露出一張苦瓜臉,極少露出笑容。
他有個還算幸福圓滿的家,兒子10歲,女兒6歲,都比較乖巧聽話,學習成績不錯,未來應該都會有出息。
畢竟老婆在兒女面前,可是不止一次的數落過他。
“一定要好好學習,用功讀書,千萬別像你爸那樣送快遞,一天忙到晚都賺不到幾個錢。”
“你們老爸就是個廢物,一年十萬都賺不到,跟你爸年紀差不多的,一個月能賺他一年那么多,有的開公司當了大老板。”
“我當年就是瞎了眼,明明有個更好的,偏偏就選了你爸,就因為你爸老實,能過日子。”
“兒子,你以后絕對不能老實,一定要聰明,要精,不然吃虧的就是你;女兒,你以后找對象,那些老實的,全都不用考慮,必須找家里有錢的,頭腦靈活的,嫁不出去也別找老實人,過苦哈哈的日子!”
每每聽到老婆用這尖銳刺耳的聲音,教育著兒女。
王建軍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知道這種三觀明顯是錯誤的,不對的,但……卻找不到反駁的話語。
畢竟,這就是如今這個社會的現實。
老婆的數落聲中,王建軍也經常詢問自己:我真的有那么差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