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的**迫使整個文明的科研、工業機器全開,任何一個自己不想死,也不希望家人死的人都如同機器一般進行瘋狂工作。
大量的資源被消耗在了研制新型的,足夠容納更多人口的超大型飛船上。
但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又導致他們的進度一再出現拖延——在此之前,這個文明從來沒有研制過要航行幾光年甚至更遠距離的巨型飛船,所以他們需要考慮清楚,如何令每艘船上幾百上千萬的人安全渡過無盡星空抵達安全的未知世界。
諸多方案中,最為節省節省空間與資源的,自然是將需要移民的人員全部裝入冷凍艙中,由船員輪流蘇醒來操控飛船,在抵達目的后,再喚醒所有人以重建文明。
但這個方案執行的前提是,他們得有一個已經明確了目標的地點,運輸著移民們直接過去便是。但是眼下這種因為突發狀況前,這個文明以前觀測宇宙時所制定的未來跨星際移民時所定下的目標,皆在恒星爆炸影響的范圍之內,也就是說,他們必須飛到比以前所勘測過的星空更遙遠的星域去,才能保存幸免。
這樣的目標是未知而不可得的。
盡管文明所擁有的冷凍艙技術在他們自己看來已經比較成熟,卻仍然無法絕對保證冷凍艙中乘客能堅持多久的時間,更何況飛船的貨艙中還要盡可能的搭載文明復興的資源、設備,一切從頭開始不代表就得從石器時代重新開始。
另一種呼聲越來越高的方案,則是制造出比初步計劃更大的飛船,在飛船內形成一個生態環境圈,讓逃難者們可以在其中生存、繁衍、發展。
這個方案的好處是,逃難者們不需要非要找到一個和母星一樣或類似的星球才能生存,只要飛船不故障、損壞,船內人工生態圈不出什么問題,他們就能在移民船中一直生活下去,直到找到令他們滿意的星球為止。
盡管第二個方案肯定會花去逃難的移民們不知道多少代才能出現成果,但至少比第一個方案把人全部裝在罐子里更加人性化一些,因此文明成員們也更加傾向于這個方案。
但第二個方案最大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在于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制造出足夠的移民船來將文明所有成員帶出生天;另一個問題,就在于如何長時間的保持移民飛船內的生態圈,畢竟在逃難的路程中,他們不見得有機會從外界獲取到維持大量生命存活的物質,食物、飲水、甚至是呼吸的空氣,都要做到長時間內自給自足的地步才行。
將兩個方案公布出來后,政府再次給了文明成員一個選擇的機會,他們將同時制造兩種移民船,乘坐哪一種飛船離開家園,由文明成員自己來決定。
問題不斷發現,又不斷解決,不管下面的成員如何去思考,政府制造移民船的動作并沒有停下,反而越發的加速了——文明的科學家們無法解釋清楚原本還有幾十億母星年壽命的恒星,為什么會在短短一百年的時間內毀滅;他們也無法保證他們確實還有一百年的時間,說不定這個時間會縮短。
就在宣布了逃亡的消息后第十三年,第一艘可裝載三百萬人員和所需物資的冷凍艙式移民船完工了,因為所需要的條件比另一種生態圈式移民船少很多,這艘移民船也就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了制造,并開始移民們入駐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