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付小行星這類目標上,磁軌炮是比較合適的武器,它能將來襲的小行星敲碎,不管有多大的小行星,只要有充足的時間和彈藥,動能撞擊的磁軌炮彈丸都能完成這個目標。所以理論上來說,哪怕是面對體形是自己十倍以上的小行星,十艘護衛艦的炮擊也能在對方撞擊完成前,將其打碎!
可隨著磁軌炮的炮擊,兩顆小行星的表面確實在龜裂后逐漸四分五裂,但碎裂的速度太慢了!而且隨著小行星表面那些被動能炮彈擊碎的表面飛散開后,露出的小行星內核,卻散發著黑色的金屬光澤!
這兩顆小行星都是鐵質小行星,看其表面巖質外殼的厚度,其核心相當的巨大,如果被它們撞上,別說是一艘小型航母了,就算是中型航母也會被撞成兩段!
鐵質小行星,磁軌炮雖然依舊可以對此造成破壞,但效率,肯定就沒有破壞巖質小行星那么高了,反倒是對巖質小行星破壞效果不是很大的生物電漿炮,破壞起鐵質小行星,效率高了起來,包裹著高溫電漿團的耐高溫液態覆膜在擊中物體后破裂,隨之釋放出來的高溫電漿體可以瞬間蒸發接觸位置的絕大多數物質。
但可惜這十艘護衛艦電漿炮少(一艘也只有兩門),功率低(護衛艦級別的又怎么能和主力艦級的相比,反應堆也提供不了更高的能量),射速慢(耐高溫液態覆膜產生不夠快),導致這十艘護衛艦的攻擊看著激烈,然實則無力。被它們集中火力攻擊的一顆小行星雖然正在不斷減少體積,但體積越小,飛行的速度也就越快,那些護衛艦根本不可能在其撞擊航母前將其徹底粉碎!
一道紅色的粗大光束從航母前方射來,準確的命中了其中一顆小行星!那是前方開路的無畏艦后方主炮塔開火了!粗大的光束在擊穿小行星表面的巖殼后很快消失,留下一個巨大的,還流淌著紅色流質的大坑。接著,不等那些被高能武器燒出來的鐵水冷卻,被光束命中的位置為中心,大量的龜裂紋向外擴散蔓延開來,紅色的光芒也隨之從龜裂紋中冒出!
直徑還有四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就在龜裂紋蔓延至整個身軀一半的時候,由內向外炸開了!大量的小行星碎片,如雨一般飛射向四周!
混亂也隨之爆發!小行星碎片撞擊著周圍的一切——其他的小行星,然后撞擊也蔓延開來,令整個“安全”通道入口周邊區域的小行星群全體失控!橫沖直撞的大大小小的小行星瘋狂肆虐著,只有那些更加巨大的小行星,才會在這樣的混亂中暫時保持著穩定!通道也因此消失在四處碰撞的小行星群中!
三艘亞基人護衛艦來不及回避,被大塊碎片擊中!兩艘當場被砸成一團火球,一艘位置靠后一些的被削去了整個艦艏,隨后也發生了爆炸!
三公里長度的亞基人輕型航母靈活性不足,同一時間吃到了更多的碎片!碎片的連續撞擊令其動能屏障能量供應不斷下降!但好在這些碎片還算細小(相比三公里長的航母),對星艦的影響也不能同四公里小行星相比,航母還能在這樣的碎片撞擊下堅持下來——只要沒有其他的較大小行星撞擊它!
撲向航母的鐵質小行星,有兩顆,無畏艦只來得及撞毀其中一顆,另外一顆,雖然也受到了碎片撞擊造成的大范圍撞擊影響,航線受到了一些影響,但它仍然可以撞上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