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說政府方面的負擔?
居住地方面:現在是星際時代,土地反而是最不重要的資源,隨便一顆行星——只要不是環境極度惡劣的那種——就能容納下這兩百萬人。星際大殖民時代,人口才是最重要的資產,否則亞基人又何須搶劫人口呢?想要拓展領地(就是占星球),就需要有人去那里探險、居住,而當可使用土地極速增加,居民數量增加速度卻沒有多少提高時,外來人口就成了另一種人口增長方式了。
治安方面:只要把人安排到一個行星上,控制一下進出行星飛船的數量、性能后,再怎么有問題的難民,也不可能對其他安全行星上的居民造成威脅。
經濟上的負擔:現在統合體方面經濟狀況因為對外政策的寬松改變,使得與周圍各國關系轉為良好,從而減少了額外的軍備開支,增加了商貿、關稅方面的收入。區區兩百萬難民,對于一個控制著百余星系的星際國家,并不是什么問題,尤其是在知道這些人中,有相當數量是有著各類專業技能的高級工業技工后,統合政府的態度就更加友好了。
別看這些難民以前只是在給海盜和雇傭兵們服務,而且這些人也用不起像戰列艦、無畏艦、航母這樣的主力艦,但比起統一規格的政府軍星艦,那些海盜、走私者、雇傭兵們的飛船各種千奇百怪,改裝和升級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想要維護這些被改裝的面目全非的星艦,一般人可沒那種好技術,只要能把這些人整合到統合體的船廠,就能獲得這些人的技術。
在星際時代,沒有比星艦更重要的技術發展了,先進的星艦能同時對抗多艘同級艦,就能讓擁有者以少敵多,用少量軍力就可以對抗敵方大量艦隊,而敵方卻需要投入數倍軍力才能壓制住。
雖說星艦技術是一個體系上的技術發展,可那些長期混跡于各種改裝船之間的老油條們,他們的經驗加上奇思妙想,是可以將同一型號的星艦直接提高性能的。
既能拉到選票,又能增強己方技術人員經驗、水平,何樂而不為呢?
事情就在這些統合體政府高層的安排下,以極短時間內定下來了。
伊芙利特星系是一個邊境星系,所謂邊境星系,通常就是開發時間較短的星系,一般這樣的星系在開發到一定程度后,軍方就會以這個星系為基點,向外繼續擴張將下一個未開發星系變成新的邊境星系——在這個只能通過蟲洞進行長距離移動的時代,邊境星系就是這來出現的。
因此,開發程度還不足的伊芙利特星系自然有足夠的地方來安置這兩百萬難民——統合體方面直接劃了一顆有過初步建設的衛星來安置他們。
這顆伊芙利特四號行星的第一衛星,是一顆直徑1200公里的星體,重力極低,因此大氣轉化很難進行,就算要進行也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不斷投入資金和設備來維持大氣層的存在,這對于投資者來說這并不劃算,他們只是在衛星上修建了幾個有人工重力系統的封閉式穹頂城市就算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