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中標的乙方公司,是魏玲玲之前在國有旅行社工作時的供應商。她和項目負責人合作多年,聽聞對方接手了數字城市建設的項目,她便以取經的名義,約對方閑聊。結果,還真被她套到了話。這個項目需要幾百號人,計劃做得很緊張,他們嚴重缺人手!更缺語音識別、人像識別方面的經驗。
魏玲玲表示,她有資源,可以幫上他的時候,項目負責人拋給她懷疑的眼神。軟件項目建設這么專業的事情,她只是一知半解,只得讓林一柏上陣了。
林一柏也不多說,直接演示公司的產品。對于對方提出的技術問題,輕描淡寫地回應著。幾個問題下來,才讓對方安下心來。林一柏乘勝追擊,介紹研發部的情況,特別介紹了幾位經驗豐富的開發人員。
項目負責人問,“那,你們什么時候可以進場?”
這是合作達成的信號。
林一柏看向魏玲玲。
殘余的智游自在公司,面臨著轉型為軟件供應商的機會。
為了留住這群人,是否值得轉型呢?
眼下,智游、自在兩個模塊都已經賣出去了,郭慶選擇了退出。堅守在智游自在公司的,能下重要決定的,只有魏玲玲這個大股東了。
沒等她回應,就問,“我們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合作?是派人來貴公司駐點,還是我們分包一部分模塊?我希望是分包。我們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再與你們對接。”
“稍等下,我打個電話,叫上我們的研發負責人一起聊聊。”項目負責人邊說,邊拿出手機撥號。
同事們的躁動與不安,還有對方公司的緊逼,已經沒有充足的時間讓魏玲玲思考了。只在等待的時間,她就果斷地決定,將公司一分為二,一部分是自產自銷,如智能導游項目;另一部分是軟件部,專做定制化服務。
這和林一柏之前的想法不謀而合。他沒有理由不贊成。
公司不僅不用勸退員工,項目談下來之后,還有可能需要招聘新員工。屆時,又會有新的挑戰等待著他。不管是怎樣的挑戰,接了便是。
對方開發負責人到場,雙方當場就確定下來工作方式和工作計劃。智游自在公司以分包方式承接部分功能,同時至少派一位同事在對方公司駐點,保持兩邊溝通順暢。
雙方當場愉快地確定了合作協議。
秦妙聽了這個決定,說不出是什么滋味。這種乙方項目再分包,在產品經理們的眼里,是不屑的。這些項目,是否是甲方說了算?還需要產品經理嗎?幸好,還有智能導游項目給產品部續命。幸好,公司暫時穩住了,不用再去考慮裁員的問題。
明明不是員工的錯,卻要大家一起承擔錯誤。現實總是殘酷的,總是無力的。對于小人物來說,只能被迫選擇。
這次合作,只是一個很不起眼的開始。
每一個不起眼的開始,都有可能發生質變。就像小溪里的水,有一天可能會變成大海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