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就這么直白的?
真……就這么直白的嗎?
李臻有些麻了。
坦白地講,雖然多多少少能猜到……但問題這種事情真到來的時候,換誰都得懵。
因為這里面牽扯到一個很直觀的問題。
成家立業。
自己沒想法啊……
這……咋辦?
倒不是說他嫌棄夏荷之類的……
是,比起凝霜,夏荷以艷名冠絕飛馬城。
但這里面是有區別的。
別的不說,就說夏荷的衣服吧……雖然現在看不到,但她腰間此刻一定是有著一根紅繩的。
那紅繩應該就系在她的腰間。
代表著“衣服”的意思。
也是這群青樓憐人們的底線。
這紅繩便是青樓女子最后的矜持。
代表著守身如玉之意。
“下海系紅繩,從良斷青絲。”
這是規矩。姑娘因為生活被迫出賣自己身體的時候,都會在腰間系一根紅繩,寓意最后一件衣服,從良后解開紅繩。
若李臻娶她,那么她首先會用剪刀剪去自己的一縷長發。然后在新婚燕爾之時,會讓李臻扯斷那跟紅繩。
接著當著李臻的面,把紅繩和長發全部丟入炭盆。
化作灰燼。
從此開始,她便不再是什么青樓女子,而是一名妾室。
放到這個時代,在此之前,一個認識夏荷的人在街上遇到了她,是可以直呼“花魁”或者“憐人”的。可一旦看到夏荷的頭發盤成了婦人發髻后,如果在喊她“夏荷花魁”,那么夏荷便可以拉著他去衙門。
淫辱婦女,仗二十。
這是寫到律法里的。
所以,從這方面來講,其實不存在什么客觀問題。
古人重名節,若知道哪位花魁贖身后,恪守本分,亦會喊一聲貞潔烈女,豎其牌坊。
憐人,和半掩門里的娼妓首先就是不同行業的人。
其次,你娶了個憐人也不會有人覺得你頭頂上有著一層綠油油的大草原。
甚至連憐人們自己也不會這么想。
這也是為什么所有憐人們都拼了命的想要贖身的根本原因。
身世凄苦非我之愿,斬斷青絲還我本身。
除了不能做正妻外,其他的沒有一點差別。
李臻雖然承接了后世的知識,但至少也明白這個道理。雖然談不上入鄉隨俗……但你來都來了,要是還去想這些,實在沒必要。
太矯情。
以道德標準來評判一個人至少在選擇時無法選擇的人生,實在沒必要。
但問題是不介意歸不介意,他卻沒打算這么做啊。
這個世界這么大,他想去看……可問題是怎么看?要真娶了,丟家里自己一個人滿世界瀟灑?
雖然不至于出現個自己外出三年,回來有個剛滿周歲的嬰兒喊自己爹爹的故事,但能走三年,本身也是個不負責任的體現。
一時間,李臻心亂如麻。
而這時,黃鸝送出來了助攻。
見李臻不吭聲,姐姐不起來,黃鸝直接抱住了李臻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