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炎很自然的縮在了人后,靜靜地聽郭德剛唱《大實話》……殘本。
“說天親,天可不算親,天有日月和星辰。
日月穿梭催人老,帶走世上多少的人。
說地親,地也不算親,地長萬物似黃金。
爭名奪利有多少載,看罷新墳看舊墳。
……”
好詞,好曲,好嗓音,好感情。
胡炎搖頭晃惱,聽得有滋有味。
《大實話》,是由德蕓社三大創始人之一,張紋順張老先生生前創作的小曲兒。
老頭兒一生的經歷很有意思。
他原是燕京大柵欄金店張家的少爺,算得上是大戶人家出身。
可福沒享幾年,等他漸漸長大,家道卻中落了。
接著是求學,考上了師專。
那個年代,師專可是不容易考上的。
但他又不安分,因為太愛相聲,竟然棄學從藝,進了曲藝學員班。
從人人尊敬的老師,投到藝人行當,說難聽點,下九流。
破天荒。
讓人大跌眼鏡!
當藝人就當藝人吧,他勤奮用功,學得好,說得也好,好歹給自己找了一個鐵飯碗。
鐵飯碗,就是金飯碗,人人都看得比天還大。
可他依然不安分。
愣是因為愛情,將鐵飯碗給扔了,都不帶猶豫一下的。
也因為這事兒,他在江湖上落下了一個“逗臭”的惡名。
什么是逗臭?
就是勾搭良家女子,亂搞男女關系的下流色坯。
老頭心有不憤,卻也有苦難言,因為連個解釋的地方都沒有。
算了,不解釋了,說一千不如做一樣,他再無顧慮,直接把心愛的姑娘給娶回了家,從此相伴就是一生。
有了愛情沒了飯碗,生活沒著落。
老頭開始給人家當鍋爐工,添煤、鏟灰,賣大力氣。
有一段時間,還找了份倒土的活。
就是半夜里,他守在街道邊,等著收土車來,再把各家放在門口的臟土一桶一桶往車上倒。
愿意賣力氣,可掙不來錢。
最后只好下海經商,就是當“倒爺”。
腦子靈光,也趕上了好時候,沒幾年功夫,直接賺了個盆滿缽滿,讓還在曲藝團端鐵飯碗的同事羨慕不已。
從此開始折騰生意,甚至大柵欄整條街的裝修,全都是他干的工程。
結發夫妻伴一生,錢財吃穿也不愁,東來順涮涮羊肉,清華池泡泡澡,日子要多瀟灑有多瀟灑。
誰知老了老了吧,命運又讓他遇到了郭德剛。
出于對相聲的熱愛,也是對朋友的義氣,揮灑一腔熱血,臨死都還在為郭德剛、為德蕓社保駕護航。
甚至可以說,當初要沒有老頭兒,現在是否有“德蕓社”這塊招牌,都還兩說著。
總得的來說,他就是個傳奇老頭兒,個性老頭兒,有情有義的壞老頭兒。
估計也只有這樣的老頭兒,才能寫出這樣的《大實話》吧?
也只有動了感情,郭德剛才能唱出這樣的韻味?
“……
我勸諸位,酒色財氣君莫占,吃喝嫖賭也莫沾身,沒事兒就把那相聲大會進,聽兩段相聲就散散心。
抱拳拱手尊列位,愿各位——招財進寶,事事順心。”
小曲兒唱完,全體鞠躬退場。
胡炎心中一嘆,不過癮。
全本的《大實話》已經隨張先生一起逝去,不知道自己以后是否有機會聽聽全本?
接待完熱情的粉絲,郭德剛一退,大幕降下。
德蕓社元旦相聲專場,至此全部結束。
觀眾們離場,帶著歡樂,帶著意猶未盡。
遺憾肯定是有的,聽德蕓社的相聲,哪回還沒點遺憾,沒點不舍呢?
透過幕布的一角,胡炎看著熱鬧漸漸散去,長呼了一口氣。
九流歸場,十流歸班,自己終究還是進了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