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炎不理會某個不稱職家長,只看著大林。
“來,大林,你告訴我,相聲本子從頭到尾包括哪些結構?”
這可真問到了行家。
別看大林年紀小,但打三歲從津城來到燕京,家里的大人小孩成天說的都這玩意兒。
熏了十來年活兒,耳朵繭子都被磨出了倆籮筐。
他幾乎脫口而出:“相聲的結構,有墊話、瓢把兒、正活、攢底。”
胡炎一拍巴掌:“對嘛,咱前頭再補充一個‘定場詩’,你看這不就是一篇作文嗎?”
“這,這怎么就是作文了?”郭奇林嘀咕道。
他不懂,但郭德剛則眼前一亮,心里暗贊,好聰明的小師叔!
胡炎拿起筆,邊畫邊說:“大林,你看哈,以后寫作文呢,甭管什么主題,你先來上兩句應景的古詩,定場又壓言。你書看得不少,唐詩宋詞也背的多,這沒問題吧?”
“沒問題,我班就我課外書看的最多。”大林直接點頭。
“然后第二段,再扯上幾句有的沒的,解釋解釋詩句的意思,或是作文的主題都成,這里就是墊話。”
大林頭點得更快。
“第三段,弄一句話過渡,瓢把兒嘛,不就是過渡到正活嗎。第四段是正文,也就是正活兒,你的底子不錯,這里多花點心思,把機靈勁全抖上,那寫出來指定不差。”
“最后一段收尾更簡單,攢一兩句話強調一下主題,這就是底。跟咱們相聲段子的底一樣,你得抖出又響又絕的大包袱來,那你作文的收尾就很漂亮了。”
胡炎說一段,便在紙上畫一個大圈,里面還把重點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話說完,五個大圈也畫好。
胡炎把紙遞給大林道:“瞧瞧,一篇作文,前后就五段,多了不要,少了不行,咱每回都按這路子來,湊幾百字很容易,而且咱這條理還清晰得很。這要是拿不到高分兒,我帶你找老師去。”
大林盯著這張紙,眼睛都在冒光。
娘啊,打從小學看圖說話開始,自己就一直在寫小段子、小笑話。
起頭是因為好玩,后來便成了習慣。
寫得可樂,同學們倒是搶著看,但老師半點都不喜歡,從來不給及格。
家里大人呢,問誰?
一個兩個的,沒個正經上學的。
欒師哥倒是厲害,可成天板著臉,誰敢問?
沒招兒,熬著吧!
但此刻,他感覺自己的腦子好似撥云見日,變得從未有過的清晰。
半晌,大林忍不住呢喃道:“原來相聲還能幫助寫作文啊?”
胡炎笑了。
如果自己沒有記錯的話,這還是頭一回,從大林臉上看到小孩該有的呆萌像。
不容易。
胡炎將筆一扔,摸著他的頭,話外有音道:“相聲遠不只在臺上逗人一樂,生活中能起的作用更多,所以別小看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
“啊,還有更多?師爺,您給我講講。”大林終于活潑了許多。
胡炎卻搖頭道:“下回吧,等你期末考了高分,我再給你講。”
“一定,您不許騙人!”
“不騙人,你爸可以作證。”
大林扭頭一看,突然想起來旁邊還坐著一個郭德剛……好可怕。
朝兩位長輩略一拱手,抓起書包,趕緊逃也似的跑上了樓。
胡炎瞧著小屁孩這模樣,想笑又笑不出來。
突然,他背后傳來聲音。
“大炎,你腦子真好使,厲害!”
胡炎扭頭,發現王慧不知道什么過來的,但此刻扔完話,又朝廚房走去了。
來去如風,簡稱“人來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