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他的功底扎實,戲可能便不再是戲了。
“夠了,郭老師!”
“可以啦!”
臺下開始有人掌聲叫好,同時喊停。
然而,郭德剛已經停不下來了。
太壓抑了。
太憋屈了。
甚至都沒有人,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痛痛快快的發泄一場。
臺上三人,陶洋最小,卻最懂戲。
此刻他終于明白師爺,為什么讓自己上臺了。
而胡炎和于慊最懂人心,心中無奈的同時,眼睛繼續看著郭德剛。
分站左右,身體卻連晃都沒晃一下,好似兩尊門神似的。
郭德剛演唱在繼續。
臺下觀眾被他敬業的態度,還有過硬的手藝折服。
感動的同時,叫好聲也越來越激烈。
終于,幾十句唱詞來到尾聲。
“……吳王他殺了伍子胥
說什么忠臣死的苦
道什么忠良死的屈
似這等汗馬功勞前功盡棄
難道我今天要學伍子胥,也要身首離!”
尾聲一收,于慊及時遞上一塊毛巾。
郭德剛接過,順勢往臉上一蒙。
擦汗?
擦淚?
誰知道呢?
全場觀眾頓時紛紛起立,拼命鼓掌叫好。
就在這時,一道清亮中稍顯稚嫩的聲音,異軍突起。
“一輪明月照窗前
愁人心中似箭穿
實指望到吳國借兵回轉
誰知昭關有阻攔
幸遇那東皋公行方便
他將我隱藏在后花園
……”
突來的動靜,把全場人都震住了,包括于慊和捂臉的郭德剛。
所有人的目光,紛紛集中在京劇神童陶洋身上。
沒錯。
出聲接戲的,正是他。
這戲沒有提前說,因為時間來不及。
全場不清楚有多少人懂這出戲,但郭德剛肯定懂。
曲目名稱《文昭關》,主人公同樣是伍子胥。
說的是他家破人亡之后,一路逃命到昭關,也就是楚國最后一關。過關便能活命,不然遲早還得被抓處死。
可是關前已畫圖緝拿,根本過不去。沒辦法,他只能躲在隱士東皋公家里。一連七天,又急又愁,幾天工夫,須發皆白。
恰好東皋公有朋友皇甫訥,長得與伍子胥很像。于是故意摭頭蓋臉,倆人互換衣服,先一步來到關前。他這模樣太可疑了,果然一下就被關吏抓住。
扯開衣帽一看,關吏以為抓住了伍子胥,而皇甫訥則爭辯自己不是伍子胥。雙方吵鬧辯駁不休,關內一時混亂,真正的伍子胥趁亂混出昭關,這才逃得性命。
很多年以后,伍子胥領兵滅了楚國,準備好金銀厚禮回來報恩時,發現兩位朋友家已是荒煙蔓草,敗瓦頹墻,人家早不知道又隱居到哪里去了。
《未央宮》,郭德剛唱伍子胥,一生數次被朋友背叛,最后屈死。
《文昭關》,陶洋唱伍子胥一生中,同樣遇到了很多忠誠、仗義,而且不圖回報的朋友相幫。
以戲明心,徒弟的意思,郭德剛懂了。
再一看帶陶洋上臺的小師叔,他的眼神也格外不一樣。
此刻,所有的一切,包括小師叔的站位,郭德剛全懂了。
一股暖流涌入心頭,讓他的心終于從無盡的悲涼中,緩解了許多。
《文昭關》比剛才的《未央宮》還長。
陶洋唱得也是全折。
他對戲曲的靈性,遠在郭德剛之上。
別看年紀小,唱出來,句句達情,字字傳義,韻味不輸老輩。
一折唱罷,再來一折?
觀眾搞不懂今天這到底是怎么了?
但貌似也沒有關系。
今天一個小小的返場,能聽到郭德剛和陶洋同臺亮嗓,這是多大的運氣,才能趕上的?
時間緩緩。
臺下的叫好聲繼續響起。
臺上三位長輩,這時換成了看向陶洋。
只有郭德剛,不時拿起毛巾捂一下臉。
終于。
一曲唱罷,四人三輩鞠躬下臺。
可能少有人記得,那個年輕的師爺,全程只說過一句話。
“唉,現在的小輩真沒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