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稀里糊涂的小插曲,不,是大插曲過后,胡炎再不敢動牛皮夾包,怕司機一見刀子又炸毛。
這老兄也不容易。
起早貪黑,風里來,雨里去的出車拉客,就為了掙倆錢養家糊口。
可最近卻跟倒了血霉似的,一個月時間,接連三次被驚嚇。
更要命的是,還都是因為同一個人。
難道的哥就沒有尊嚴的么?
如果打人不犯法,他早動手揍胡炎一頓,都說不定。
實在是太欺負人了!
司機委屈巴巴的重新戴好面罩,一聲不吭,開車一路直奔津城。
早送到,早了事。
回家之后,多給菩薩燒幾柱香,保佑自己以后再也別碰上旁邊這個家伙了。
當然,車子終究也沒有趕在十一點到達寧鎮。
“堵”就一個字,說過很多次。
寧鎮,屬于漁陽縣,現在也叫漁陽區,在津城的最北邊,也是全市唯一的山地地形。
有山有水,風景不錯,還被稱之為津城的“后花園”。
當然,后花園里,除了當年的亞當和夏娃,搞出了大動靜以外,其他這個園,那個園的地方,其實都一般般。
漁陽也是這樣,離燕京、津城、唐城、承市都挨著,可其實跟哪兒都靠不上,發展得一般般。
而座落在漁陽最北邊的寧鎮,自然更是如此。
山腳下的一個小鎮,普普通通。
對這里,胡炎談不上多有感情,當然也不排斥。
人活于世,總得有個家,有個根,有個來處不是嗎?
十二點半,出租車終于到達了寧鎮。
可能是出于心中的不好意思,也可能是想盡盡地主之誼。
胡炎朝司機招呼道:“兄弟,往右邊拐一點過去,那里有一家老字號的包子鋪,我請你吃正宗的狗不理,管飽!”
可憐的司機,終于聽到了一句讓自己心里舒坦的話。
“嘿,那敢情好,我謝謝您內!”
可是,等他興沖沖的把車拐過去,發現一個大超市占據了整片地方。
別說包子鋪,連個包子皮都沒見著。
胡炎老臉一紅,怎么開了幾十年的老鋪子,咋轉眼就沒了呢?
“嗯,兄弟,您直走兩百米,有個賣耳朵眼炸糕的……”
結果,依然毛都沒有。
“往左拐進去,那家煎餅果子味道不錯……”
“……香河肉餅……”
幾次三番,司機終于忍不住了。
“老板,您是來走親戚的吧?”
胡炎尷尬的撓頭:“啊,不是,不過確實隔了一段日子沒回來,都變樣了。”
“隔了一段日子?”
“嗯,也就十年吧!”
司機:“……”
就說吧,這根本就不是正經人。
胡炎沒招了,倆人又瞎兜了幾分鐘。
胡炎眼尖,終于看到路邊有一家賣鍋巴菜的小店。
他老神在在的點頭:“嗯,不錯,這家店還在,也是老字號,走走走!”
司機看他的眼神里,寫滿了“我不信”的字樣。
鍋巴菜,津城話稱“嘎巴菜”。
以綠豆、小米水磨成漿,攤成薄厚均勻的煎餅、晾干后切成柳葉形小條,浸在素鹵之中。
吃的時候,盛在碗里,加芝麻醬、腐**、辣油、辣糊、撒上鹵香干片和香菜沫等各種小料,倍兒香。
當然,現在人講究了,口味更刁鉆。
店家放好幾味主料,剩下的小料擺在桌面上,你自己添加。
省事,還不招罵!
胡炎雖然自己沒在津城生活多久,但所有記憶都在。
于是,嫻熟的添加著各種小料。
他在前面打樣兒,司機跟在后面學,而且看得嘖嘖稀奇。
“您還真是地道的津城人呢?”
誰料胡炎卻搖頭笑道:“也不算吧,我祖籍是浙江紹興的,清末那會兒,祖輩為了養家糊口來得燕京,到我太爺爺頭上,他又被過繼給了津城這邊的舅舅,改祖改姓隨了舅家,傳了幾代如今傳到我頭上。您說,我這該從哪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