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餃子。
初二的面。
初三的合子往家轉。
初四的烙餅炒雞蛋。
沒等吃上烙餅炒雞蛋,初三一大早,柳清雨一家便啟程回了魔都。
不是要上班,而是到了柳敬業這個位置,拜年應酬少不了。
熱鬧來得促不急防,走得也轉瞬即逝。
但這中間,卻重續了一段幾輩人的情分。
說實話,如果這回沒有重聚,胡炎應該一輩子都不會去尋找。
時過境遷,誰知道誰是怎么回事呢?
當然,既然有這個緣分相逢,胡炎也坦然的接受這一切。
多幾個親人關心,心中也多幾分牽掛,人生便也多了幾分彩色。
挺好!
至此,胡炎的年也算過完了。
一是,送故人離開,兩家一空,沒了熱鬧。
二是,德蕓社一年一度的省親專場,今晚也將在津城大劇院如期舉行。
打從05年11月,郭德剛第一次回津城,舉辦省親專場之后,這個活動便一直保持到現在。
只不過,演出時間從年尾,改成了每年的正月初三,更符合津城的習俗。
甭管什么性質的演出,但凡登臺,形象都是第一位,這是對衣食父母的尊重。
所以十來天沒有打理的胡炎,直接來到鎮上理發。
只是等他轉完了大半圈,有些傻眼。
理發店全部關門,而且門上貼著的告示,標注得還是二月一日才開業。
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
等他差不多轉完,這才看到一家很小的理發店,半開著門。
估計老板就是本地人,店和家連在一起的。
這胡炎不能錯過,趕緊走過去。
果然,店內無人,有動靜從后堂傳來。
胡炎走進店里,喊道:“師傅,師傅~”
兩聲吆喝,只見一個五十來歲的光頭大叔,打后堂走出來。
“后生,什么事?”
胡炎拱手笑道:“您發財,理個發。”
大叔一聽,頓時用看傻子一樣的眼神,打量著胡炎。
半晌,沒法確定來人是不是傻子,直接揮手趕人:“正月不剃頭,你走吧!”
好不容易有家開門的,這能走?
“大叔,沒事兒,勞您剃一個吧,我這著急呢!”
“不剃不剃,不吉利。”大叔根本沒猶豫。
胡炎一瞧,這還真是本地人。
論過年的規矩之多,年味兒之濃,津城絕對排全國第一,連燕京都比不了。
不說別的,就說過年放炮。
全國禁止煙花爆竹的高峰期,津城的市中心都還在放炮。
聽不見一點響動,那還能叫過年么?
胡炎又解釋道:“大叔,我晚上有演出,就在津城大劇院,得亮相呢,勞您動動貴手,幫幫忙。”
誰料大叔毫不在意道:“那不礙事兒,誰在正月笑人頭發,那他就不是咱津城人。”
得,這人還真講理!
胡炎深吸一口氣,努力笑道:“咱加錢,給您添個頭彩,成不成?”
“不是錢的事,正月不剃頭,老規矩了,走走走。”大叔也沒了耐心。
嘿,我這暴脾氣!
胡炎來勁了,直接轉過腳邊的椅子,一屁股坐下。
“我全家早死光了,您給不給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