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說得不對,您說的那是民間樂器,笙、管、笛、簫,我們不會那種藝術,我們說的是相聲,這是大家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哎,簡單說吧,就是逗樂的。”燒餅耐心的解釋道。
孟賀堂疑惑道:“逗樂的。怎么樂呀?是大樂是小樂?是文樂是武樂?是一點兒一點兒的樂呀,是一次全樂完呀?有個樂祥子么,你拿出來我看看。”
嘿,這老頭不是抬扛么?
氣得燒餅一揮手:“沒地方給你找樂樣子去。”
他這性子急的人物形象也開始塑造了。
孟賀堂很有耐心,不急不躁,就是較真。
“你沒樂樣子,我怎么就樂了呢?”
“我們說到可樂的地方,自然你就樂了。”
孟賀堂又聽明白了,點頭道:“噢,自然我就樂了。樂完了對我有嗎好處嗎?”
“當然有好處啦!”燒餅理所當然的點頭。
急性子再帶上一點愣勁兒,感覺更像了。
所以郭德剛是真懂行,兩個徒弟的本色、特點,都被他利用的明明白白,半點不浪費。
倆人的形象連使邊立,都冒了頭,臺下觀眾更瞧出了幾分意思。
演員開始加快節奏,將抬扛的喜感往上推。
孟賀堂疑惑道:“虱子不叮,跳蚤不咬!有臭蟲蚊子往別的屋里跑,不咬我了?”
燒餅對向觀眾道:“嘿,他拿我當蚊香了。”
“哎,你不說有好處嗎?”
“有點兒小好處,比如說,您有點兒悶得慌……”
“我怎么悶得慌?”
“好比你心里煩。”
“我怎么煩了?”
“您不高興。”
“我為嘛不高興了?”
“你跟人家抬杠了。”
“我跟誰抬杠了?”
“你跟我抬杠了,怎么說也不明白!”燒餅氣得都要跳腳了,旋即一壓火氣,繼續解釋,“比如說,你吃完飯出來了……”
“我吃嗎了?”
“怨不得他這么大火兒哪,敢情還沒吃飯哪。可沒吃您就得說吃了。”
“噢,沒吃我得說吃了。”
“還得說是吃好的,吃的包餃子,撈面。”
“噢,沒吃我說吃了,還得說吃包餃子,撈面。”
“哎,對了!”
隨著臺上兩人的節奏增快,情緒提升,整個氛圍也開始變濃。
臺下觀眾的反應,也非常有意思。
沒有全場哈哈大笑的動靜,但是這人樂一下,那人樂一下的笑聲,卻始終沒停。
胡炎看得暗自點頭。
孟賀堂和燒餅這是賣了力氣,下了功夫,效果確實很不錯。
從開場到現在,整個表演可圈可點,基本保持在了水準之上。
當然,這只是墊話,正活兒都還沒入,那才是真正的肉戲。
所以上場口的郭德剛,始終臉色嚴肅,緊緊的盯著場上的動靜。
因為年輕演員,最怕的就是不穩。
甚至往往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便掉了鏈子。
不時,胡炎的眼睛一瞇,心里暗道:肉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