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玩意兒半身來長的桿,一頭帶著鉤子,是后臺消防用的工具,叫鉤桿子。
胡炎將鉤桿子拿在手上,左右一比劃,別說,感覺還挺趁手。
如果上次李賀東在巷子里挨打,自己當時手上有這個東西,沖上去,能放倒兩個都說不定。
得嘞,就它了。
胡炎拿著鉤桿子,滿意的回到上場口。
可郭德剛、于慊、孫悅一瞧這架勢,全都傻眼了。
幾個意思?
師叔馬上就要上場了,手里拿著這玩意兒干嘛?
打架?
揍人?
不然,總不能說這東西,跟說相聲有關系吧?
尤其是孫悅,突然間開始有些緊張。
作為搭檔,你說你抖包袱還成,怎么著自己也能兜得住。
現在瞧這意思,師叔是打算上場也帶著,如此邪門的招式,自己怎么接?
“師叔,那個,先透個底,我好心里有數。”
誰料,胡炎笑道:“沒事兒,你別管它,跟你不挨著。”
不吭聲已然疑惑得不行,此刻他一說完,別說孫悅,連郭德剛和于慊都更迷糊了。
只是看到師叔臉上的自信,他們三人也不好再多說多問。
“……接下來,請欣賞相聲《對春聯》,表演者:胡炎、孫悅,掌聲有請!”
主持人的聲音依然好聽,人也依然好看,奈何觀眾的興致被頭一場壓得太低,一時半會兒根本提不起太大的興致。
胡炎不管,一拍孫悅的肩膀,倆人相跟著上臺。
孫悅的動靜倒是跟往常一樣,步伐很穩,其實他不穩也不可能。
胡炎則左手撩前襟,腳下四方步,右手真就握著那根鉤桿子,自自然然的跟在后面。
整個造型太奇怪了,有點像哪吒鬧海里,從東海東宮跑出來的,那些手里拿著叉子的蝦兵蟹將。
學手藝,不只是學段子,也學表演的技巧,舞臺的經驗。
甚至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都屬于其中的一部分。
比如說,在以前,徒弟出師了,打算往北邊去賣藝。
那臨出門前,師父就會把往北的那條路上,哪些地方繁華,每個地方有什么忌諱、講究,提前跟徒弟交待好。
既讓徒弟出門后,容易賺到錢吃飯,也不會因為犯忌諱被當地人打。
此刻胡炎的架勢,或者說是表演技巧,郭德剛和于慊可是連聽都沒聽說過。
心中疑惑,眼睛自然緊緊的盯在小師叔身上,好瞧瞧他到底玩得是哪路花樣。
后臺的其他演員,原本沒太在意,此刻一瞧,眼睛都直了。
郭德剛和于慊都鬧不明白,他們腦子里就更加迷糊了。
小師爺這是要干嘛?
拿家伙什上臺去給孟賀堂和燒餅報仇嗎?
好奇、驚訝,同樣開始關注。
當然,迷糊的不只上演員,還有全場的觀眾。
聽名字,倆個演員都不認識,沒跑了,小角兒。
只是率先亮相的孫悅,因為體形太胖,還是收獲了一波關注。
可等他們將目光轉向后面的胡炎時,當即傻眼。
“媽呀,這人手拿的是什么玩意兒?”
“瞧這架勢,上臺打架來啦?”
“該不會是咱剛才冷了演員的場,他這是要揍我們呢?”
于傳統藝術這一大類,可真沒有哪個地方的人,有津城的老少爺們更懂門道的。
但是,確實看不明白。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三。
很快,全場觀眾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胡炎手中的鉤桿子上。
全場的一切動靜,胡炎自然盡收眼底,心中直接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