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六扇門是刑部、督察院、大理寺(就類似現代的公、檢、法)三個法司衙門的合稱,因為衙門的大門由對開的六扇組成,民間俗稱為六扇門。
六扇門負責民事,管理老百姓的刑罰、審理和偵查。大臣和皇親國戚,六扇門管不了。
六扇門的衙役分三班,皂班(類似現代的法警);快班(捕快,類似現代的刑警);壯班(看守監獄,類似現代的武警)。
南京的捕快衙門分兩級管理,衙門總部在內城,外城又分有東城、南城、西城、北城四個衙門,空月在的是西城衙門。
空月在快班打雜,類似現代的派出所協警,干一些守夜、巡查、抓毛賊之類的雜活。對前世是骨干刑偵大神的空月,這些活未免太輕松,工作輕松,工作之余正好修練武功。
還有一個月就到春節了,快班衙役接到通知,為迎接春節,讓老百姓過個舒適放心的節日,需要整頓社會次序,抓、打一批犯罪分子。
西城捕快衙門老大是姜總捕頭,兩個副手分別是鮑捕頭和陳捕頭,他們接到的任務是,抓小偷。南京的大案要案不多,小偷小摸不少,春節前是偷竊案件的高發時段。
姜總捕頭把手下捕快分成每三人一組,換便裝,分散到管轄區各人流密集的場所,并交代白天晚上都得值班,捉賊拿贓。
對這一套抓小偷的路子,空月在前一世可謂輕車熟路。空月與馬柯、陳瑜三人搭檔,負責一條長街,那是個大型農貿集市,還包括周邊住宅區。
這條街道有幾里長,不寬,兩邊開有門市,沿街還有很多散攤和地攤,賣農產品,也出售一些雜貨,人流量很大。空月以前世的經驗判斷,這種地方小偷出現的頻率高,但檔次不高,多半是些小毛賊,大盜竊犯不會來這里。
第一個白天,三人一早就著便裝進入市場,臨近春節,市場交易尤為火熱,一大早就已人流如梭。
空月目視前方,平靜的掃視過去,在人群中,憑一個人的眼神、表情、體態,基本上就能鎖定嫌疑對象。進入街市僅僅幾分鐘,空月就鎖定了一個年輕小伙。
空月悄悄對馬柯和陳瑜說:“你兩跟在我后面,不過距離別太近,準備好繩子,我管拿人,你兩管捆人。”
馬柯和陳瑜沒有提出反對意見,陳瑜是有編制的捕快,但對抓小偷也沒多少經驗,空月愿意主動承擔重任,他何樂而不為!也想乘機檢驗檢驗空月是否真有本事拿著小偷。
空月裝作逛街,眼睛表面在看貨物,注意力卻在那個小伙身上,相隔十多步遠,兜兜轉轉,走走停停。
大約半小時后,小伙開始行動,他也早已鎖定目標,那是一個中年商販,
(本章未完,請翻頁)
帶著錢出來置辦年貨。
小伙瞅準機會,在中年商販挑選物品的時候,把手伸入商販背包里,自認為神不知鬼不覺,掏出了錢袋。
就在小伙自認為得手,把手縮入袖子,準備把錢袋轉移到自己口袋的當下,手腕突然被一股大力鎖牢,絲毫不能動彈。小伙一驚之下回頭,看到的是一雙深沉平靜、波瀾不驚的眼睛,還有一張看起來年少,但堅毅得可怕的臉龐。
被空月控制住的小伙毫無反抗之力,馬柯和陳瑜迅速跟上前,馬柯協助控制小伙,陳瑜拍了拍那名被偷了錢還混無知覺的商販,拿出捕快腰牌給他看了看,示意他跟過來。
三人把小伙和商販帶到街角一處人少的地方,空月把錢袋還給商販,商販一驚之下,翻看背包,再檢查錢袋,確認完好無損,千恩萬謝。陳瑜交代他留下地址,如果有必要,就請他出庭作證。商販自然不會拒絕,陳瑜用炭筆記錄下了他的地址和姓名。
空月問小伙:“偷竊他人錢財,現場抓獲,人贓具在,你還有什么可狡辯的?”
小伙看得清形勢,知道抵不了賴,抵著頭說:“我認栽!”
馬柯用一條短繩把小伙雙手捆起來,攏在長袖中,外表絲毫看不出什么痕跡,然后把他押到附近一處空房子,那是他們值班的專用房間,相當于執勤點。整個過程基本上就沒有引起來往人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