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秦朗最初降落的馬爾尚族空間站“灰墻”,就是一個只有四軌、六百米跑道的小型空間站。
軌道除去最外端500米的接引緩沖距離外,剩下的部分都可以被安裝上起落架。按照星際通用規格,每50米是一架飛船的標準船位長度。
簡單算一算的話,“灰墻”空間站最多,也只能容納八架飛船同時停泊而已。再有新的來客時,就只能將其拒之門外。
對比之下,秦朗買的這座空間站就相當恐怖了。
十軌三千米的起降軌道——除去加裝了一百米長度的安全檢測帶、物質隔離帶、緊急損管區間以外,它有足足2400米的長度,可以用來安裝飛船起落架。
如果未來能將所有軌道裝滿起落架的話,整個空間站最多可以同時停靠480架飛船。這種規模放在4.0.0以前的版本里,都絕對是相當豪華的。
“太大了。看起來好空曠。”秦雙評論著。
“等你把它經營起來,人多的時候就不空曠了。”秦朗摸著下巴笑著,“尤其是那群異維人類來到這里以后,你可能還會覺得,這里有些擁擠。”
“你一說異維人類,我就覺得有些恐怖……”秦雙回頭看了他一眼,“你說他們不會死亡,是真的無論怎樣都不會死掉嗎?”
“這個……我也不太好形容。你就理解為可以不斷重生的種族就好了。”秦朗想了想說道,“事實上也不用特別擔心。至少只要我們不斷變強,這群人就會像羊圈里的綿羊。”
“總能想辦法媷點羊毛下來?”她笑嘻嘻地問。
“對。而且是源源不斷的那種。”
小型車輛開到了飛船前,車上是兩名星際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員。在空間站到達指定位置前,就由他們來負責運輸。
從起降平臺出發,一行四人通過側邊的旋轉軌道,一路下降到了空間站的底層。
事實上,絕大多數空間站都是一種下延伸式的設計。起降平臺所在的,其實只是整個空間站最上面的一層。而在軌道下方,一般還會有兩到三層的空間。
這些空間的主要功能,就是整個空間站設施的運行和控制,以及各類大型貨物、器械的倉儲。
前世比較后期的版本里,高端一點的空間站,還會在平臺下的樓層里開發出各種新的功能區,比如學校、駕校以及實驗室等等。
到了那個時候,可以說一座空間站,就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深空》中有一個職業,就是“旅行體驗師”,有些不致力于變強和斗爭的玩家,就會在各個星系中旅行,體驗各種不同的空間站,并且在玩家社區里撰寫測評,受到許多人的追捧。
“請在這里輸入定位坐標。”星際物流的工作人員將他們帶到了空間站的飛行控制室,然后很有禮貌地朝二人行了個禮,“您的空間站已經到達目標星系,我們本次的配送服務全部完成。感謝您對天迅星際物流的信任與支持!”
秦朗點了點頭,然后打開面板,將之前定位好的空間站軌道公式,輸入進了系統中。
腳下傳來明顯的一震,空間站的推進系統便自動運行起來。
“我們先去看看,初步該采購些什么東西吧。”
送走了物流工作人員后,秦朗轉頭對秦雙說道。
“難道不該先想一想,空間站該叫什么比較好?”秦雙歪著頭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