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有想到,深淵對尼德霍格的反擊,在11月初就拉開了序幕。
大規模的入侵在悄無聲息中開始,而尼德霍格第七星區主力守備艦隊的覆滅,標志著蟄伏已久的深淵,從世界的邊緣,再次回到了云環星域的主舞臺上。
11月3日發生的這次偷襲,被稱為“113事變”。
這天,第七星區守備艦隊剛剛完成星區巡航任務,大量主力戰艦回港進行補給。深淵的艦隊悄然來襲,就如同上次對E101U太空樞紐的偷襲一樣,整個艦隊采用了靜默潛行模式。
深淵的五艘星際戰列艦,在抵達前就完成了加速,然后關閉所有發動機,如同隕石般逼近尼德霍格太空軍港。
雖然外圍警戒的小型艦船已經及時發現深淵的動向,但由于主力戰艦都在港內進行彈藥和燃料的更換工作,黑色警報拉響了十五分鐘,主力艦仍然沒能正常出港。
深淵方的會戰航母所派出的蜂群無人機,和大量艦載戰艦,給尼德霍格的驅逐艦帶來了大量的麻煩。就在它們試圖尋找機會釋放EMP防御的時候,深淵的驅逐編隊,卻不要命地向前沖鋒。
就算是以火力強悍而聞名的尼德霍格巡洋艦,在面對幾乎是自殺式攻擊的深淵時,也不得不狼狽躲閃。
漫天的魚雷,將三分之一的戰場都鋪成了無人區。
一方,尼德霍格的主力戰艦需要三十分鐘才能緊急出港;另一方,深淵的主力艦只花費二十分鐘,就完成了戰艦的全面重新啟動。
接下來,就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深淵的第三代戰列艦,裝備的是6聯950毫米加農炮組。單側懸掛的炮臺底座,讓整艘戰艦看起來相當笨拙。
但這也擋不住時間充裕。
作為發動突襲的一方,五艘“仁王”級戰列艦悠閑地調整好姿勢,然后將炮口鎖定在尼德霍格軍港上,接連進行了十輪齊射。
這是絕對的飽和打擊。
尼德霍格的戰列艦們,就像是肉汁鮮美的包子,在脆弱的半防御狀態下,被兇猛的火力轟擊得支離破碎。
第三代戰列艦“德尼爾”號、“班納”號、“鐵棘”號被完全擊毀,一號艦“伊爾加”號重傷出港試圖反擊,被敵方鋼鼠級驅逐艦的四發破甲魚雷接連命中,橫尸當場。
不到一個小時,第七星區的主力守備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兩艘金槍魚級驅逐艦狼狽逃生,一艘圣路易斯級巡洋艦強制開啟躍遷,三分之一船體被空間震蕩撕碎,最終勉強脫離戰場。
整個“113事變”,就像是一場華麗的表演秀。
統治云環星域多年的尼德霍格,仗著自己船堅炮利,認為“在機械怪物遍布宇宙的狀態下,深淵不會貿然發動進攻”,執行任務時懈于防備,最終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敗仗。
而原本被稱為“叛軍”的深淵,則是在這次事件后,以不可思議的姿態走上了《深空》的舞臺。
他們用超乎常人想象的發展速度,打造了數支規模完全不亞于尼德霍格的主力艦隊。
從第七星區開始,深淵第一次從被動、轉移式的打法,轉移成為大規模的進攻會戰。
整個十一月,第七星區的絕大多數恒星系迅速淪陷。到下旬時,第七星區實際上已經完全脫離了尼德霍格的控制。星際媒體們,將這個形勢急轉直下的月份,稱為“黑色十一月”。
尼德霍格官方的聲明里,只是說遭受了較大損失,但不影響對深淵的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