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一直覺得,自己只是個普通人。
或者說,普通的“游戲玩家”。
所謂科學、宇宙,時間、空間,生命的起源、終結,通通與自己無關。
他只是茫茫時間長河中,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在無知和迷茫中體驗過所謂“一生”的,某個生命體。宇宙是不是爆炸產生的,生命的終極意義是什么,都和自己無關。
在他的思維里,或者說在絕大部分人的思維里——
這便是生命,這就是“正常”。
然而當浩瀚磅礴的資料,源源不絕地灌注進自己的腦海,無法抵抗的“昏睡-清醒”狀態中,對于世界和宇宙的認識不斷被刷新的時候,他終于,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懼。
他開始懷疑,埃迪特……或者說《深空》,到底是怎樣的東西。
為什么一個游戲中,卻包含有真實到可怕的科學理論?
秦朗跟本不得而知。
……
接下來要分享給你們的,是一段跨越了3300億年時間的古老知識。
來自埃迪特的起源之地,“羅斯環”邊界數據庫的資料。
在這里,
來簡單地討論一下宇宙和宇宙哲學吧。
縱然是科技水平落后如人類這樣的文明種族,也足以發現,我們當前所生活的這個宇宙,有兩個重要的事情:
第一,宇宙誕生于138億年前。
第二,宇宙誕生于一次奇點的爆炸。
138億年是一個什么概念?對于任何文明而言,這或許都已經可以承載一整個生命種族的一次,甚至數次興衰。但對于浩瀚的茫茫星海而言,討論時間,也許并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
自古以來人們所好奇的,并不是宇宙的歷史有多長,而是“在宇宙歷史開始之前,是什么樣子?”
生命對于這個問題的好奇,就像對“死亡到底是什么?”或者“死后是如何的?”一般。
秦朗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但很快就因為想象力枯竭而放棄。
現在,某項名為“第10次可觀測性起源”的資料,告訴了他實際情況到底是一副怎樣的情景。
138億年前,宇宙是一個“奇點”。
用物理學概念來描述,這是一個“零維空間”。宇宙半徑無限趨近于零——形象點思考的話,就像是函數圖像上的一個點,整個宇宙中的一切能量(或者說物質),都被包含在這個無限小的點里。
秦朗當前腦海中的時間概念,就是以這個奇點的爆炸為基礎建立的。
問題在于,奇點之前,世界又是什么呢?
不知道。
人類給出的所有結果,都僅僅是猜想。
但是如今,埃迪特告訴自己,宇宙大爆炸前,仍然是宇宙。
而且是由和我們如今類似的宇宙坍縮,并在此生成的,新的宇宙。
就像是將所有物質聚攏在一起,徹底打散,重新洗牌一般。
埃迪特構筑出了一個非常形象的宇宙模型,并且用“羅斯環”,解釋了這個“循環效應”。
首先,最基本,秦朗最熟悉,同時又是最匪夷所思的。
宇宙是一個類似“克萊因瓶”一般,人類所無法確切觀測的四維空間。
霍金曾經給出過一個理想化的宇宙模型——我們將宇宙進行降維觀察,原本向四面八方爆炸開來的宇宙,被壓扁成了一個平面,那么一個循環宇宙的樣子,就像是個U形的曲面。
奇點就在U型的兩壁中間,宇宙的坍縮將這兩面連接在奇點上,坍縮軌跡就像是一個龍卷風的形狀。
或許這樣看起來很晦澀,但如果我們將這個模型補全——
它就變成了一個甜甜圈。
一個超級大的甜甜圈,而且中間的圓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