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時孟珙的上司史嵩之,剛入朝升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非常支持孟珙的工作。
一時間趙詢舉棋不定顯得極為猶豫,此時一封沒有署名信傳來讓趙詢下定了決定,他同意孟珙擁兵十萬甲。
隨即命人回信過去匯報這個消息。
三清山。
一個相貌堂堂,身材魁偉,皮膚白皙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的男孩收下書信匆匆忙忙走在棧道上。
他朝著萬壽園而去,在那里他的老師在等著自己手中的書信。
“九師伯。”
三清山極大,彎彎繞繞一炷香還不見萬壽園,但途徑萬笏朝天之時他停下自己匆忙的腳步擦去臉上汗水恭恭敬敬對著上面一拜。
萬笏朝天被他喚為九師伯的男人恩了一聲算是應了,愁眉之間目光始終不離自己空蕩蕩棋盤。
他心里想著,怪哉怪哉。
這三清山只有兩人不搭理他,一個是在暗室中的凝聚道心的大師伯,一個便是整天坐在萬笏朝天上對著棋盤發呆的九師伯了。
心里思索著這兩人,腳步也是逐漸加快。
許久后他來到萬壽園推開一間屋子,在里面有一個白發蒼蒼穿一襲窄袖青藍色道袍,手里拿著一把道家的拂塵龍須劉海的老者。
此刻他正在品讀一本抱樸子。
男孩一進來畢恭畢敬將書信呈上“老師,廟堂來信。”
一聽廟堂來信,小道士放下書本將書信拿來拆開。
看完之后他哈哈大笑“云孫,你覺得呢”
“云孫不知,還請老師賜教。”云孫謙虛低頭。
“這是討好我這個老師啊。”小道士揉了揉云孫腦袋滿是寵溺。
自這兩年巴蜀之地京淮戰亂頻繁,上至天師府下至他幾個學生都請求他來回三清山修養。
回到三清山后,葛洪師兄也在籌集他投胎轉世的天材地寶,缺少幾位,天地難尋。
他只能安心靜養,這期間便遇上了文云孫這個孩子。
想來也是與這孩子有緣。
文氏本為巴蜀棉虒之人,當年棉虒發生暴亂后文氏便舉家移居廬陵郡。
一家人供奉道教,多年來勤勉至三清山學宮。
在剛上山之時,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岳飛謚號有“忠”字,便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說道“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小道士恰巧在一邊聽聞十分贊賞,便詢問道“若有機會,你可愿如岳飛一般精忠報國。”
文云孫一句自然讓小道士惜了愛才之心,更為之動容便是他講出巴蜀死戰不退曹友聞,以他當楷模。
那一刻小道士淚目了,只覺得這孩子可能是曹友聞轉世。
他便當著文氏面詢問愿不愿意將孩子托付給他這位南陽書院小先生。
小小年紀的文云孫自然不知道南陽書院,但其父母似乎是如雷貫耳當即下跪讓孩子行了拜師禮。
自此,文云孫便一直呆在三清山由小道士授業。
幾年時間,文云孫也是逐漸了解自己老師,也逐漸十分敬佩這位教出幾位大將軍的老師。
伴隨著老師揉搓他沾滿汗水的頭發,文云孫小小年紀開悟道“此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對。
小道士誒首而笑“畢竟天底下哪個不惜命呢。”
“越是位高權重,越是惜命如金。”
周穆王,秦皇。
自古多得是天子想要壽與天齊。
文云孫點點頭“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鏡花水月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