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兩張紙,一張字很多,一張很少。
唐澤考慮了一下,還是選擇先看字數多的那一張。
信上繪聲繪色的給唐澤描述了一個完完整整的天子和眾皇子討論問題的場景,甚至將他們之間的對話都一字不漏的記錄了下來。
對于天子的問題,唐澤很敏銳的感覺到是與自己的父親有關,或許天子會以此為借口將父親革職?
不太可能。
唐澤搖了搖頭,這個理由過于簡單,以唐遠在官場上的人脈和地位,很容易就能化解這個刁難。
那就是想試探自己對眾皇子言詞的判斷來看自己會支持哪一位?可是樂廣泰怎么就認定自己會參與皇子們的奪嫡中呢?或者說,自己又有什么資本去選擇站隊呢?
是的,唐澤不會想到,這一封信并不是樂廣泰主動要給他的,而是天子要求交到他手上的。同樣,唐澤也不會知道,樂廣泰早已篤定他會參與奪嫡,不僅僅是因為他那不為人知的身世,更是因為樂廣泰相信,唐澤絕不會心甘情愿的居于人下!
因此,樂廣泰還額外為唐澤詳細介紹了一下每位皇子的特點。
唐澤快速的看了一遍信,對幾名皇子都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皇三子李承平對皇位沒有興趣,平生只愛舞刀弄槍,最大的愿望就是領兵打仗、戎馬一生、榮歸故里、安享晚年。
皇四子李承姬是個謹慎小心,懂得察言觀色的性子。他能從天子對太子的贊賞中察覺出這場問答的意義,因此不會在沒做好準備的時候隨便回答。
這人有些意思哈!
唐澤點點頭,表示了自己對李承姬的一絲“欣賞”。
識時務者為俊杰,李承姬完美的詮釋了這句話。
可等唐澤看見太子和李承霖的對話,他就在不經意間皺起了好看的眉頭。
這位太子殿下還真是冷酷無情啊!
這是唐澤的第一反應。
本來對上次見面就很不滿意的唐澤,對太子的印象又扣了幾分。
在唐澤看來,身為一國儲君,應當為做一名合格的君王提前做準備。若是君王對百姓都冷酷無情,那百姓的心還會在國家上面嗎?
一個國家的發展,并不是靠少數達官貴族就能完成的。最重要的,還是百姓的凝聚力。
沒有百姓,誰來種田?
沒有百姓,誰去打仗?
沒有百姓,誰能修路?
沒有百姓,誰會奮斗?
沒有百姓的心,就失去了一個國家存在的意義。連自己子民的心都得不到,那子民們怎么心甘情愿為國家付出?
在這一點上,唐澤很贊同李承霖的說法:只要是北國的子民,無論是誰,都應該被平等對待。
這一刻,正在宮學上課的李承霖,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找到了知音一般。
雖然不知道這個知音在哪。(哈哈哈,輕松一刻時間到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