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叫皮埃爾,王小帥導演介紹的,咱們能聊聊嗎?”
前文說過,柏林電影節偏好重大沉重歷史題材和現實主義,今年尤為嚴重,很多關注沉重歷史題材的大受歡迎,
《塵世之間》《大衛蓋勒的一生》《再見列寧》等等,都是這種調調的電影。。
前面的那些電影大多已經上映了,媒體朋友也紛紛對各大獎項進行預測,無論是《改編劇本》還是《塵世之間》都有可能獲大獎,影后差不多就是妮可了,而影帝,目前遙遙領先的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凱奇叔。
2月13日,晚上,寒冷。有風。
《盲井》受到的待遇一般,放映廳是一個500人的小廳。
不過主席科斯里克還是親臨捧場。
陳謙和李陽并沒有做太多的宣傳,不像國內很多電影一樣,買大幅的海報貼在會場周圍,只是印刷了一些小冊子和海報,把放映地點,時間,內容簡介印在上面,然后和貼城市小廣告一樣粘貼在會場周圍。
得,好好的電影海報,成小廣告了。
和主席閑聊一會,嘉賓依次到來,陳謙和李陽一左一右,好像門神,迎接嘉賓。
首先來的,是很給面子的國師和張子怡。然后,劉振偉的人也紛紛來到。
又過了小會兒,突然在記者席上傳來了一陣陣的咔嚓咔嚓聲音。
眾人都很詫異,順著方向看去,見一位矮矮胖胖還戴著眼鏡的外國佬,正慢吞吞的踩上紅毯,神清氣爽,像一個老江湖。
新人記者紛紛四處打聽,這位是誰?而那些老資格尤其是法國老資格記者,則倒吸一口涼氣。
這位爺怎么來了?
認識的人都知道,這位,法國電影界鼎鼎大名的皮埃爾里斯安。
這位戛納的大神不知道為什么來到柏林,又知道為什么來看這部名不見經傳的內地電影。
“皮埃爾先生,真的太感激你抽出時間來看我們的電影。”李陽和陳謙連忙客氣道。
“陳。王是我的好朋友,我看了你在beijingbicycle里面的表演,很好,王也向我推薦你新拍的電影,我相信你能給我帶來驚喜。”
原來又是王小帥的推薦。
王小帥這人,哎。對我恩重如山。這讓我怎么辦?怎么報答?
主席科斯里克和皮埃爾里斯安倆人互相看不順眼,當然,同行是冤家嘛。不過面子上過得去,還是打了個招呼,親切的擁抱了下,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好兄弟。
嘿嘿。
皮埃爾等嘉賓走完,然后是影評人和記者,最后是買票的觀眾。
“陳,你在這片子里面還有裸露的情節嗎?”一個好看的妹子問道。
“額,請問你是?”
“我是法國的記者,我愛死了你的《十七歲單車》了,那大理石一般的軀體。”
好吧,這是奇怪的肉體粉。
人都到齊了,500人的場做的滿坑滿谷,陳謙很欣慰。
說實話,《盲井》拍完之后,陳謙并沒有機會看,這個該死的抑郁癥,害的萬萬和周訊嚴防死守,不許他看盲井也不許他跟著剪輯。
好吧,這樣會讓陳謙更郁悶的好不好。
陳謙拉著萬倩的手,在前排坐下,過了一會,燈光變暗,開始放映。
《盲井》一開始,就是那破舊的小煤礦,人們忙上忙下,攝像頭就緊貼著人拍攝。
國外觀眾見怪不怪,畢竟老賈就喜歡這樣拍,中國電影人也很多都喜歡。
但是,《盲井》不一樣,他的畫面,清晰,冷峻,冷眼看這個世界。
緊接著,宋金明鉆進罐籠,繩索松動,幾人順著狹窄的礦井不斷下降,黑暗一絲絲的涌入畫面。
此時,角度忽然一轉,直直對準井口,越來越遠,越來越小,就像眼睜睜看著那僅有的光亮,在逐漸消散。
這個鏡頭,非常非常的揪人。
瞬間,所有人都為之一震,這鏡頭似乎和平常的電影不一樣,有不一樣的感覺。
然后,那礦洞的樣子,那了無生氣的人,那些麻木的礦工和低矮的,如同地獄一般的礦井,深深的震撼了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