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里,桓階辦事非常穩當,不管是有功的士卒還是死亡家屬對于后續的安排和撫恤都非常滿意。
書房里。
“主公,這是我計功的詳細內容,請主公查看!”
孫堅接過桓階遞過來的竹簡,打開來看了一下,基本沒什么問題,然后又送回了桓階手里。
“伯緒,明日還需要你去洛陽跑一趟,這個竹簡記錄的功勞再夸大十倍,我為你準備五千兩黃金,你帶著這些東西先去洛陽找十常侍之首的張讓。”
“長沙太小了,我們不能只停留在這里,我要整個荊州,退一步也要立足荊南,我派一隊衛士保護你,早去早回,注意安全。”
桓階接過竹簡,仔細的聽著孫堅交代的事情,心中澎湃,他知道,自家主公終于是要邁出成就霸業的第一步了。
第二天,送走桓階以后,孫堅心里并不平靜,自古帝王爭霸鮮有以南征北成功的,原因孫堅也知道,但是需要一步步來改善。
一個原因是各朝各代南方相比于平定很多,戰爭一打,人口大多數都會像南方遷移,太平的生活使得南方人向武之心普遍缺乏,反而是文人倍出。
第二個就是地形原因,北方更適宜騎兵作戰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北伐成功的只有明朝。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才是進攻最大的保障。
而中國歷朝除了元朝因為曾在南方地區設立大量的馬場,導致南方并不缺戰馬。其他時候,戰馬的來源都是北方。
要想靠步兵野戰情況下擊敗騎兵很難,就算是中國步兵裝備巔峰的宋軍,在野戰情況下對上騎兵也是敗多勝少。
即便是西方那樣的重步兵方陣,對上游牧民族的騎兵部隊同樣是敗多勝少。羅馬時代的匈奴打得西方雞飛狗跳,后來的蒙古更是差點橫掃歐洲,都證明了這一點。
現在的孫堅未嘗不可以到北方站一塊兒根據地,但是他的根基在南方,離大亂已經不到兩年,孫堅已經沒有時間再去北方扎根了。
既然明朝可以以南征北并且成功,他孫堅就一定也可以,更何況他是開了掛的男人。
幾天后。
“主公,張仲景找到了,人在南陽,我已經讓人帶他過來了,還有霍篤也找到了,聽說主公想要招攬他,也是非常愿意,如今已經到城內了。”
“哦!到了,帶他來叫我,我到要看看漢升為我推薦人怎么樣!”
“諾!”
陸炳應聲離去,孫堅看著他的背影也很滿意,陸炳沒有讓他失望,錦衣衛的情報力量如今已經遍布整個荊南。
沒多久,陸炳便領著以為身高大約兩米的大漢過來了,肢體發達,面色剛毅,孫堅暗道一聲,“好漢子。”
真實之眼啟動!
姓名:霍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