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真是緣分妙不可言啊,本來說服許定和許褚投效,已經讓他非常高興了,不想隨手就又撿了個大才,杜畿之才不小,用的好了,不比一流之才差多少。
“伯侯既然已經辭官,可愿跟我做事?”
杜畿等的就是這句話,不然也不會眼巴巴的跑來,孫堅不知道隨著官位越高,權利越重,名聲越響,如今已經是眾多有才之士投降的目標了。
“杜畿見過主公!”
“哈哈,好,伯母尚在,這次你就不用隨我討董了,這樣吧,我令你為荊州都官從事,你攜我令書南下,順便將許家莊的百姓也送回荊州,我留一千人馬由你調配。”
“諾!”
初投便被任命為一州都官,這個恩重了,都官從事有糾察百官之任,掌刑罰之事。
杜畿心里非常感動,卻沒有推辭,他自信自己可以做的好,更能不辜負孫堅的信任。
人逢喜事精神爽,孫堅安排好杜畿之后,也不多耽擱,繼續上路。
豫州有一地,人杰地靈,乃是大漢朝文人匯聚之地,此地正是潁川郡。
大亂將起之際,從潁川郡出了不少大才,前有荀攸,后有荀彧,再有逢紀等等,孫堅卻是知道潁川之才,更甚于此,聞名于后世的郭嘉、戲志才等等,不知還在不在潁川。
“玄橋、克明,隨我去潁川城里走一遭,這里可是有幾個不輸于你的大才。”
“哦,那倒是要見一見的。”
潁川多士族,可不是白說的,潁川荀氏、陳氏、郭氏、鐘氏等等都是能在東漢朝占據一席之地的家族,有道是潁川無弱才,就是贊的潁川之士。
隨著董卓進京,天下的亂象更加明顯,諸侯并起,禮法崩壞,百姓的日子更加困難了。
潁川郡已經有不少的士子選擇出仕,做一個從龍之臣,但更多的還是留在潁川郡,觀望天下形勢。
孫堅沒準備領軍進城,豫州是有主的,潁川更是士族的潁川,大軍過境恐怕會給潁川士子留下不好的印象。
帶著房玄齡和杜如晦,許褚隨行,進入陽翟縣城。
陽翟縣,秦首置,為潁川郡的郡治。
四人進城以后,問清城中情況,便向著城中最大的酒樓而去。
進了陽翟縣以后,孫堅有種外面再亂也與這里沒有關系的感覺,商販依然在街上叫賣,全無憂愁之色,應是可以自足。
酒樓名為天香酒樓,進入酒樓可以看見這里的人不少,大多是士子打扮,四人找了個靠窗戶的位置。
“小二,上兩壇好酒,再多上幾道店里的招牌菜。”
“得嘞,您稍等。”
四人的穿著一看就是非富即貴,小二態度自然大好。
“主公,這潁川郡果然名不虛傳,文風極盛,更兼百姓富裕,這里的世家應該與外界世家不同,不至于欺壓良善。”
孫堅聞聽房玄齡的話,點了點頭,確實是文風極盛,此時六樓里高談闊論者不少,吟詩作賦者也很多,鮮少有低頭一心吃喝的。
“趙兄,你出身陽翟趙氏,家學源博,不知對如今天下如何看待?”
士子聲音落下,酒樓里也安靜下來,盯著那位趙兄,似乎都想聽聽他的想法。
“先帝驟然駕崩,大將軍何進扶太子繼位,本是穩定天下之最佳選擇,不想遭閹人所害,使得那西涼董卓有了可乘之機,竟是在京師做大,更敢言廢立之事,此為大不敬,長此以往,恐怕國將不國啊!”
趙姓士子看起來不過二十歲左右,說出這番話以后,竟是顯得非常滄桑。
“是啊,趙兄所言不錯,聞聽如今烏程侯攜詔,天下十八路諸侯討董,只恐諸侯勢大,國祚難續啊!”
“杜兄說的在理,此天下大亂,正是我等士子撥動乾坤之機,應入世為漢室效忠才是。”
這位仁兄的話卻是沒有得到認同,之前的趙姓男子和杜姓男子,聞言都不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