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那日將部分族人遷入荊州,自己卻是留在了潁川,董卓借皇帝旨意,來請他到朝廷任官,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答應了下來。
“丞相若欲遷都,百姓騷動不寧矣。”
董卓本來就不痛快,百官如此橫加阻攔,哪能不怒。
“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
即日罷楊彪、黃琬、荀爽為庶民。
洛陽還在董卓手中,朝堂之上百官阻止不了董卓,朝堂之下就更不可能了,董卓派人將百官看押,又聽李儒的建議將洛陽的大戶全部抄家,得錢財銀兩無數。
只是在要挖掘皇陵的時候,卻發現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董卓聽到后大怒不已,自己的銀子被偷了,哪還忍得住,可是時間不等人,也只能以后再查了。
不過一日,二十萬兵馬便裹挾著皇宮妃嬪,文武百官,百官家眷,百姓也被逼迫隨行,拉栽金銀財物的大車就有好幾十輛。
“岳父大人,我們這么一走,聯軍恐怕不會答應,還請岳父大人借我一物,阻一阻諸侯聯軍,而且洛陽繁華,就給他們極易資敵,不如一把火燒了。”
“是什么?”
“傳國玉璽。”
毒士之謀著實令人膽寒,燒了洛陽城董卓是沒有意見的,他都要走了,這里還留著干什么,可是傳國玉璽可是不同,董卓著實有些舍不得。
“非傳國玉璽不可?”
“非傳國玉璽不可。”
“好,咱家應了。”
說完拿出傳國玉璽,丟給李儒,率先上了車,說起來有些諷刺,一國玉璽竟然被一個反賊拿著。
李儒拿著玉璽領了人直接去辦事,他先是安排了一個小太監將玉璽扔到了皇宮中的一處井里,又交代小太監等聯軍來了,將玉璽的所在告訴孫堅。
后面李儒又安排人在洛陽四處撒上易燃之物,臨走之前,李儒望了一眼,火光沖天的洛陽,貓眼陰冷,沒有一絲波瀾。
可憐洛陽十二帝都城,就這樣被付之一炬了。
洛陽至長安之間有兩處關隘,分別是位于洛陽以東的函谷關和長安以南的武關,此二關于長安來說,就和虎牢關對于洛陽一樣,函谷關那里,乃是董卓的退路,一直由董卓的女婿樊稠派人鎮守,兵多將廣,萬無一失。
但是長安以南的武關就不一樣了,孫堅早知董卓會退守長安,豈會不做防備。
黃忠突破以后,孫堅便讓他馬不停蹄的率領十萬兵卒強占了武關,孫堅以后想要進攻中原拿下長安,武關是必過的一道坎,此時不先拿下,更待何時。
武關本來董卓是交由西涼宿將徐榮來守的,可是董卓攻打虎牢關的時候,將徐榮調了回去,這個時候守衛武關的不過董卓手下的一員羅姓偏將,兵不過三萬,有心算無心,黃忠帶兵趁夜突襲,一戰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