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自然也想的到蒯良的優勢,不由得對孫堅的安排更加敬服了。
如今的孫堅真的是越來越喜歡現在的生活了,斜倚溫柔鄉,坐看風云起。
三日后李績率領東軍向著交州進發,軍人最愛戰斗,因為這代表著軍功,其他三軍聞聽攻伐交州的任務落在了東軍身上,不乏羨慕之意,不過李績最早跟隨孫堅,資歷最老,他們也不好爭奪。
時間很快來到八月,袁紹終于下定決心要拿下冀州了,這還要得益于孫堅給他的壓力,眼看著一介武夫已經占據南方的半壁天下了,而他這位頂著四世三公名頭的世家領頭人卻還在渤海龜縮,怎么都不甘心啊。
再加上逢紀時不時來一波蠱惑,拿下冀州刻不容緩。
袁紹派了手下的得力助手郭圖出使公孫瓚,要求公孫瓚由北攻南,袁紹則是由南攻北,并約定好兩家共分冀州。
公孫瓚此時正和劉虞鬧別扭呢,兩家大戰沒有,小戰不斷,現在的他也是急需擴大地盤,袁紹在諸侯那里還是有信譽的,公孫瓚當即答應了下來。
八月里,承平日久的冀州突然出現了大批騎兵,不過兩月便先后攻陷了冀州北部的中山郡和常山郡,冀州此時緊急調配潘鳳出兵抵擋,終于減緩了公孫瓚的攻勢。
可是州府里不知何時又刮起了一陣引渤海袁紹入冀州抵抗公孫瓚的風,韓馥不負眾望的又猶豫了。
北邊形勢日益嚴峻,韓馥心思也越來越不堅定了。
終于,潘鳳不敵公孫瓚,河間國淪陷大半,此時韓馥決議引袁紹入鄴城,幫助冀州度過難關,殊不知公孫瓚就是袁紹引來的。
袁紹早已做好了入冀的準備,得到韓馥的信后自然是迫不及待。
等袁紹進入冀州以后,韓馥才后悔起來,袁紹的聲望太大了,冀州世家眾多,以前對韓馥的態度也是一般,如今對于袁紹竟然是比對待他這個州牧還歡迎。
公孫瓚與袁紹早有約定,收到袁紹已經進入冀州的消息以后就放緩了進攻的腳步,袁紹則是趁此時機拉攏冀州臣屬,掌握軍權,沒多久便將韓馥架空,使其成為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州牧。
大勢已去,就在此時冀州別駕沮授向韓馥提出了建議,“州牧,此時冀州幾乎為袁紹所有,此時將冀州拱手相讓,遠走他鄉尚有一線生機,不然恐為所害。”
直到聽到沮授的話,韓馥才感覺到了可怕,第二日便召集文武,當著袁紹的面要將州牧之位讓于賢德有才之人。
這個人自然不會是旁人,就這樣袁紹華麗般的轉身成為了冀州的新主人,天下人都以為會有一番龍爭虎斗的冀州,卻是換屆換的悄無聲息。
而韓馥本來要離開冀州投往別處的,可惜袁紹三言兩語就將他拿捏了,再沒提過離開。
而袁紹占據冀州以后,馬上就要反悔與公孫瓚的聯盟,由鞠義背后捅刀子,猝不及防之下,公孫瓚不對損失慘重,節節敗退,沒多久就被趕出了冀州。
直到這個時候,人們才發現,袁紹這一手空手套白狼,高明啊!公孫瓚也不是吃虧的人,可惜幾次進攻都被鞠義擋在了冀州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