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這里聽見孫堅使者的話,那是大罵不已,連孫堅的祖宗十八代都帶出來了,并堅持不會建國稱王,看來這位還真是一個對漢室忠誠有加的皇叔啊。
袁紹聽到孫堅使者的話,雖然有些猶豫,但是有孫堅帶頭的話,那就沒什么問題了,他可是對小皇帝劉協無感。袁紹是一位驕傲到極點的人,自己開國做皇帝,可是袁家歷史上不曾有得輝煌。
“告訴楚王,我袁紹答應了,十月初一,共襄王事。”
曹操那里,使者卻是帶回了不一樣的態度,對于建國稱王這件事兒,曹操興趣不大,或者說現階段興趣不大。
兗州乃是四戰之地,而且如今的兗州可是百廢待興,根本不是王霸之基,建國稱王,說的簡單,孫堅袁紹做得,他曹操可不一定做得。
同樣的態度還有陶謙也是婉辭了,稱王可以,建國就算了,沒那個野心更沒那個膽識。
倒是袁術這邊答應的痛快,也是,手握傳國玉璽,要不是顧及孫堅他們,稱帝都不能阻止他的野心。
劉焉也沒反對,這位皇叔可與劉虞不同,州牧制度就是他提議重啟的,趁著大亂,提前為自己選了益州這塊兒天府之國任職,成功的成為了這漢室最大的諸侯之一,野心自然不小。
荊州州府。
出使得七位都已經回來了。
“有四位同意嗎?夠了,足夠了。”
“元皓,開始準備吧,十月初一,正式建國,都城襄陽,國號為楚。”
“諾!”
自家主公要開國稱王的消息,沒幾日便傳遍了整個荊揚交三州之地,連百姓慢慢的都知道了,支持歡喜的有之,罵孫堅不忠不義的也有。
但是孫堅手下三州,因為孫堅的存在,生活不知比原來好了多少,如今治下大部分百姓對于孫堅建國稱王還是非常支持的。
離建國之日,十月初一,還有近四個月時間。
建國茲事體大,整個大漢十三州都突然寂靜下來,百姓難得的安寧了一段時間,沒有諸侯征伐,反而有統治者不時發布惠民政策,爭取民心。
進入八月,孫堅親自將鄭和展昭以及他們挑選的三千位人選,登上了鄭和親自提出意見由中型戰艦修改下而來的“遠東號”游艇。
“你們二人必行必然磨難重重,若是事有不諧,直接回程,不必逞強,機會以后多的是,你們才是根本。”
鄭和展昭二人聽著孫堅情真意切的交代,心里莫名的感動不已。
“主公,我等恐怕是參加不了建國大典了,不過來日我等必攜航海之圖為主公補上賀禮。”
“哈哈,好,到時候我為你們備上好酒好菜,為你們接風洗塵。”
二人退后一步,鄭重一拜。
“登船。”
這是孫堅探索這個世界的第一步,之后他也該努力了,爭取在鄭和回來之前,將楚國覆蓋整個華夏。
時間來到九月,建國大典的準備工作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襄陽城外,一座祭臺拔地而起,這是袁天罡親自選地督建的風水寶地,鎮壓南方龍脈之頭,可聚三州龍運于一地。
建國之時也就是龍脈騰飛之機,到時候楚國必將氣運鼎盛,否極泰來,為以后爭奪天下,增幾分氣運。
孫堅也在熟悉著登基的流程,為建國做著最后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