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均力敵之下,看的就是雙方的頂尖戰力了。
薛仁貴白龍嘯天戟在手,一身先天氣勢顯露無疑,身后五位火頭軍將領俱是一流六人帶頭沖鋒,直取李榷郭汜,竟是無人能當。
如此畫面,當真是嚇得李榷郭汜心膽俱裂,再也顧不上指揮大軍,只憑借著本能催馬后逃。
可惜,西涼馬再好,還能快過白龍駒不成,一陣閃電飄過,好大的兩顆頭顱飛起。
“李榷郭汜已死,跪地投降者免死。”
主將身死,西涼軍再無抵抗之心,紛紛跪地投降,一部分死忠,薛仁貴也不留情,一一斬殺,明令典型。
此一役,大楚北軍傷亡不過千余,卻殺敵巨萬,俘虜十幾萬西涼軍,更拿下了古都長安。
到第二天早起的時候,長安百姓才發現,長安城頭已經換了王旗,一柄“楚”字旗昂揚飄蕩在長安城頭之上。
接到長安被大楚一日拿下的消息以后,中原諸侯紛紛停戰,籠中之虎和脫籠猛虎豈能一概而論。
南方就是北方諸侯給予大楚的底線,如今大楚攻占長安,就有了染指北方的心思,諸侯恐楚時間長矣,豈能任由大楚在北方攻城掠地。
晉國國都鄴城。
袁紹正聚集文武討論如何應對孫堅北上攻占長安的事情。
“陛下,大楚勢大,絕不能任由其在北方發展,此時當速聯合各大勢力,共同出兵抵制大楚,逼其退出長安,甚至借機重創大楚國體,讓其往后一段時間無力北伐。”
沮授如今任職晉國三公之一司徒,地位等同于田豐在楚國的位置,只是同人不同命,沮授可沒有得到袁紹的完全信任,畢竟是從韓馥手下轉投,哪有郭圖逢紀等人好用。
“此言差矣,楚國勢大,如今冒然出兵,必受楚國敵視,不如鼓動其他勢力出兵,我等坐山觀虎斗豈不快哉。”
郭圖乃是袁紹手下第一寵臣,比為袁紹獻計入主冀州的逢紀還受袁紹的喜歡,概因為郭圖每句話都能說到袁紹的心坎上。
此時聽到郭圖的話,袁紹心里也是一陣點頭,在袁紹的心里,現在他的第一大敵還是幽州的公孫瓚,萬一他出兵以后,公孫瓚突然襲擊冀州怎么辦。
似乎是看出袁紹的顧慮,逢紀突然開口,“陛下不如我們假意聯合公孫瓚罷兵,攻伐楚國,然后暗藏兵鋒,待公孫瓚主力盡去,然后一舉拿下幽州。”
袁紹的目光突然發亮,好計謀啊,他雖然自恃四世三公的身份,不愿意行這種背后傷人之策,可是那是在入主冀州之前,連韓馥都能捅刀子,更何況是大敵公孫瓚呢。
“你們……”
聽著郭圖和逢紀左一言右一語竟然將袁紹說動,沮授心中氣結,如今大敵當前,他們竟然不思如何抑制大楚的發展,還在這里謀劃著如何在背地里捅盟友刀子。
這真的是那個四世三公英明神武的袁本初嗎?沮授第一次對于他的選擇產生了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