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里。
“國主,如今成都城三面被圍,楚軍兵多將廣,不如速降。”
張松是被劉璋提拔起來的益州別駕,如今更是蜀國三公級的人物,出身張氏的他,見識非凡,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那就是過目不忘。
“不可,國主,楚國殘暴,如果投降,你還焉有命在?”
黃權在蜀國的地位相當于楚國的御史,對于劉璋一家也算是忠心耿耿,不過忠言逆耳,大多進諫都不被采納。
“如今成都城內尚有兵馬五十萬,足以與楚軍一戰,如此降服,豈不為天下恥笑。”
王累的職稱相當于蜀國的六部尚書,為人剛烈,治政風格強硬,雖不為益州世家所喜,但對劉璋卻是忠誠可嘉的。
前世歷史上此人死柬劉璋不要迎劉備入蜀,名氣不小,有詩贊曰:
自古忠臣多喪亡,堪嗟王累諫劉璋。
城門倒吊披肝膽,身死猶存姓字香。
聽著三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劉璋有些猶疑不定。
“國主,如今城中兵無良將,何以取勝,如不投降,兵敗城破之時,楚軍豈能放過我們,還望國主三思。”
聽到張松的話,劉璋心中一驚,這也是他最怕的,萬一打輸了,豈不是要丟了性命,也許早早投降,尚有一線生機。
“奸人張松,何故斷送我大蜀基業?哪有都被人打到家門口了也不做反抗就投降的。國主,微臣愿意領兵。”
王累此時怒發沖冠,在他的字典里,哪有什么楚軍,就是剛。
能自己做主,誰又想寄人籬下,劉璋只是性格偏于軟弱,人卻不傻,王累哪有掌軍守城的能力,連嚴顏都兵敗投降了,王累還能力挽狂瀾不成。
最重要的是,北方六家勢力兩百萬兵馬聯合攻楚,卻是損失慘重,他這五十萬兵馬,就算是不投降,難道就在成都城里等著不成,糧食再多,也只夠半年罷了。
而且張松代表的是世家,如今世家人心浮動,為了自己的利益,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把自己給賣了,如今最優的選擇就是趁早投降。
楚君不是什么殘暴之人,他以后頂多也就是只能享個人間富貴罷了,不至于死,說起來,劉璋還真沒有什么大的志向,只要能活,其他的都可以再說。
又是三日后,楚軍已經準備攻城了。
“孤意已決,出城投降,不必再勸。”
得知楚軍即將攻城,劉璋知道已經躲不下去了。
“國主糊涂啊!”
王累聞言痛哭流涕,黃權也是面露失望之色,劉璋心里疼痛,卻不改主意,張松為他拿來國璽,換上皇裝,帶領文武百官走出了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