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城有煉氣的法子,是下乘的吐納法,李不琢不肯練。
這夜下了場小雨,雨停云收后,上城空氣清新,十分爽朗,下城恐怕又要潮濕陰冷三分了。
日出,李不琢換上生員長衫,找到藏書教習,得到的卻是壞消息。
“小道藏庫存剛告罄?《四照圖》也只剩殘篇?”
藏書閣里,李不琢疑惑地看著藏書教習。
“藏書閣中一般諸家經典各藏十套,往年很少出現短缺。不過今年道家學生比往年多,你入學前,那十套小道藏剛好都被借走。《四照圖》也是。”
“何時補充庫存?”
“恐怕近期不會了,有消息我再知會你。”
藏書教習面帶微笑。
李不琢沉吟了一會,離開藏書閣。
回到學舍,三斤跺著腳憤憤地說藏書教習肯定是故意刁難,李不琢倒不覺得奇怪,水至清則無魚,縣學教授太正派,屬下的教習日子不好過,自然會想辦法撈油水。
雖說只要上沈默言那告一狀,取書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但這是最下乘的辦法。不光會把那藏書教習徹底得罪到死,其他教習也會覺得李不琢剛入學就鋒芒畢露,桀驁難馴。李不琢不想多生事端。
午后,李不琢就領著三斤出了縣學,來到下城的“地市”。
李不琢轉了兩趟懸車,靠近新封城南門,向下看去。
只見城墻附近,樓肆環繞中,有一座通往地底的石門。
石門狀如陵闕,門前童子捧燈的青銅人俑列成兩排,燈盤里,燃燒的火光獸油脂光芒搖曳,將大片陰影投在門側兩只石辟邪獸的軀干上。
李不琢交驗名籍,從青銅人俑環伺中走進甬道。
甬道極深,陰冷潮濕,四壁青磚縫隙中不時有水漬滲出,向前看去,兩側長信宮燈幽幽的火光仿佛要延伸至無底深淵。
三斤拉著李不琢的衣角,悄悄打著冷顫。
不光三斤,十年前新封府地市落成時,就連當時的新封府主都不想不明白:天宮圣人為什么要下令大興土木,建造這么陰森的一片地底市場?
但地市建成那年的浮黎鬼節,天宮圣人出手,施展“通幽”、“壺天”兩大神通,連通地市與北陰酆都,接引四萬三千鬼商至此,大開鬼市。
那日過后,新封府地市名傳十六州,店鋪租金暴漲十倍。
如今,地市每日流水萬金,每年繳納的商稅占全府賦稅七成。
李不琢走到甬道盡頭,森然鬼氣撲面而來。
面前是一座城門,城內被寒霧遮掩,只依稀能看見幾處猙獰翹起的檐角,城門口兩個紅得觸目驚心的大燈籠照亮了城樓上三個石刻的斑駁大字:
兩界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