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講臺,宋鴻飛宣布開始今天的學術討論。選了還沒有上臺做過研討的一個小組。
本來很多老師都以為宋鴻飛這兩個班各個學生討論小組搞的學術研討,只是隨便在網上找些資料過來討論一下而已。等開始聽這些學生宣講的時候,才發現并沒有這么簡單。
這些學生宣講的東西很新,都是非常前沿的技術。如果光是這樣,從網上找幾篇最新的學術論文整理一下也能夠做得到。但是這些學生不光是在講最新的技術,還在講他們的實驗方案與研究的進度。
“現在本科生也做這么先進的東西了?”鐘雨山吃驚地問道。
張紫嫣吃驚的神色與鐘雨山差不了太多:“是啊!宋鴻飛拿這么重要的課題給學生做,不怕學生搞砸了?”
“我感覺宋鴻飛是把這些學生當博士生帶的。很多博士也做不出這么厲害的東西。”鐘雨山說得一點都不夸張。
來聽課的老師除了幾個年紀大一點,大多是碩士以上文憑,有差不多一半的老師是博士以上文憑。他們對于本行業的學術研究動態還是很敏感的。一聽就能夠知道這些學生的斤兩。
李東橋不是生命科技這個方向的,對學生做的東西不是很了解,但是也知道這些學生做的東西肯定不簡單。要不然身邊的一些生科院老師也不會發出驚嘆聲。
“馬院長,這些學生做的課題水平怎么樣?”李東橋問道。
馬志雄連忙說道:“看起來很先進。做出的論文,發SCI沒問題。如果完成得更好一點,發高水平論文也有可能。”
“做這樣的課題耗費很大吧?”李東橋問道。
“很大。如果每個小組都做這樣的課題,宋博士的科研經費可能不太夠。”馬志雄說道。
“如果每個小組都是這個水平的課題,需要多少經費才能夠完得成?”李東橋接著問道。
“一般來說,做個這樣的課題,隨隨便便就是十幾二十萬花掉了,這么多學生參與,操作能力參差不齊,估計損耗更大。”馬志雄估算了一下,回答道。
“那宋鴻飛怎么敢讓學生做這樣的課題?難道他不怕后續經費無法維持么?”李東橋問道。
“這我就不知道了。等下課之后,我問一下宋博士,再向您匯報。”馬志雄說道。
“繼續聽吧。這些學生講的東西太深奧,我不太聽得明白。”李松橋苦笑著說道。
馬志雄心里也在嘀咕,MMP,我也聽不大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