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數字之后,就連柳山都有些咂舌。
一下子養這么多頭豬,到時候殿下處理的了嗎?
不過就像柳山給村民們說的那樣,不管殿下怎么處理了,反正絕對差不了那些村民的錢就是了。
反正他只要按照殿下的吩咐去做就好了,至于善后的事情,就不是他應該操心的事情了。
數字統計完了,接下來柳山直接派人護送著,送到武城村,然后由柳樹分發下去。
不過接下來買豬崽的時候,卻是碰到了一些麻煩。
原來附近的市場,根本就沒有這么多豬崽,根本就不夠他們搶的。
到后來,他們甚至都要跑出幾十里路,才能買到豬崽。
先后過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才算將豬崽全部買齊。
接下來的時間里,李愔又安排人專門給小豬崽進行閹割。
在唐朝的時候,有沒有對豬閹割的技術?
答案是有!
其實,遠在三國時候,華佗就會這門手藝,并且還將這手藝流傳了下來。
只不過,這門手藝并沒有得到重視罷了。
本來養豬的人就少,也很少有人專門從事這項職業,導致那些養豬戶養的豬,有些會閹割,有些根本就沒有進行閹割。
總之,還是沒有閹割過的豬多。
而沒有閹割過的豬,豬肉里有一種騷氣,在當時沒有香料的情況下,味道就可想而知了。
這也是在大唐,豬肉作為賤肉的一種原因。
小豬仔全部上齊之后,梁王府里的豆渣終于有了去處,開始源源不斷地運送到武城村去。
在用豆渣喂過豬之后,那些養豬戶吃驚地發現,小豬仔的長勢太喜人了,每天幾乎能長一斤肉!
這在他們看來,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其實,這也是他們之前根本就沒這么喂過豬的緣故。
而在發現了這一情況之后,這些村民對養豬投入了更大的熱情。
因為他們發現,養豬可能比他們想象中的更加賺錢。
他們除了先期買豬崽的一些投入之外,除了出點力氣,就沒其他的投入了。
頂多是再割點草來調劑一下,然后喂點水,打掃一下豬舍。
然后,就只等著豬出欄的時間了。
……
現在豆渣終于有地方送了,庫房問題也不需要這么緊張了。
而王家終于打聽到,這梁王買下這么多豆子,居然是弄成豆渣然后去養豬。
對于這么奇葩的腦回路,王家表示很難理解。
甚至王家都考慮過,要不要跟著梁王學一下,也跟著將豆子弄成豆渣養豬?
但是最后,王家還是沒敢這么做。
養這么多豬,到時候咋處理?難道用這些豬耕地?
……
最近李愔的小日子過的很悠閑,小學里面,語文老師暫時還沒到位。
每天就是優哉游哉地去學堂里面,隨便傳授給數學老師一些新知識這樣子。
至于他什么時間去上學,老師根本就不管他。
回家之后,也就調戲調戲柳枝和薛小小。
有時候會偷偷跑到李家,偷偷約會秦夢心。
定親之后,秦夢心就不能沒事往梁王府里跑了,只能是李愔偷偷來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