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李愔,又豈是這么摳門的人?
在李愔的命令之下,又添了幾口鍋灶,煮了所有人的飯。
而買來的豬肉,也一次燉了一半。
豬肉的做法流傳很快,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從長安城流傳到益州來了。
這也引起了益州百姓養豬的熱情。
不過,因為養豬是需要一個周期的。
這也導致,好多人都喜歡上吃豬肉,但是市場上根本就沒有那么多豬肉。
目前豬肉的價格,在持續上漲。
所有人,都被李愔留了下來,就連村里那些孩子和老人,都被喊了過來。
而這些村民,除了逢年過節,或者是吃大席的時候,還是第一次吃到過這么有油水的菜。
盡管只是大鍋菜,但是他們也是吃的滿嘴流油。
而他們眼中貴不可及的皇子李愔,居然也一碗米飯,一碗大鍋菜的,蹲在地上,和他們一起吃了頓午飯。
這讓他們和大都督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好多。
下午的時候,李愔也見識到了他們是如何打鹽井的。
首先,他們挖開上層的泥土,一兩米下,到了巖石層。
這時候,就需要開始用盤車了。
這些工人,七手八腳地將盤車架起來,然后用牛拖著轉。
盤車下面,吊著鉆頭,利用盤車的力量,一下一下的砸擊巖石。
很快,就**一個洞來。
最令李愔困惑的是,用鉆頭的重量沖擊打洞,這個原理李愔自然能看的懂。
令李愔詫異的是,等這井打深了之后,他們到底是怎么把那些碎屑從井里面清理出來的。
而接下來,李愔很快就看到了他們的操作。
原來,他們是利用類似于后世的吸輪一樣的工具,直接將碎末吸出來的。
并且,根據喬七介紹,這種打井的方式,早就有了,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
可見,在隋唐之前,古代就已經有很豐富的鉆井經驗了。
而現在民間在用的鉆井技術,其實原理仍然是古人鉆井的那一套,只不過,他們用了更加先進的現代機器罷了。
古代人的智慧,果然不容小覷啊。
……
人多力量大,這邊打井的工作,進行的飛快。
李愔估計,一天至少能夠鉆出五六米的深度。
并且,第一天的鉆探,巖石就開始濕潤,這是要出水的前奏。
相信明日,必定會出水。
當然了,僅僅是出水是遠遠不夠的。
必須能夠保證制鹽的用量才行。
但是李愔相信,只需要四五日的時間,就能保證他們初期制鹽用量了。
而這幾日的功夫,李愔索性就帶著薛仁貴等侍衛,駐扎在了小河村。
想要打開益州的局面,這一次的制鹽,就是一次突破口。
在制鹽成功之前,他就算回去了,也沒什么事情可做。
這一次,護衛軍再一次嚴密封鎖了小河村。
當然了,因為小河村本來就偏僻,這里的封鎖,雖然遭到幾大世家的猜疑,但是并沒有引起他們過多的重視。
五天的時間一晃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