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最令上官儀奇怪的,還是煮出來的鹽,會什么會那么精致?
要知道,上官儀之所以沒有認出這是鹽來。
完全是因為在上官儀的印象之中,鹽都是大塊大塊,黃不拉幾的那種晶體。
就算買來的粗鹽,放在碾上壓過之后,都不會有這么細,更不會有這么白。
要不然的話,他又不傻,怎么可能一下子抓那么多鹽放到嘴里呢?
不過,這里產出的,不是全都是苦鹽嗎?
殿下是怎么把這些苦鹽提煉出來的?
并且制造出來的鹽,質量還如此上乘?
比現在大唐最精致的細鹽,還要精致數倍啊!
有了這些鹽,那些世家的伎倆,自然是不攻自破了。
……
此時,李愔還有權萬紀的奏報,都抵達到李世民手中。
李世民看過之后,發現這兩人的奏折,大同小異,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權萬紀,就是李世民的耳目。
這就證明,愔兒,根本就沒有對朕撒謊。
這個縣令趙有才,實在是太猖獗了。
區區五年的時間,居然便貪墨了上百萬錢,而這個數字,還只是在賬目上可以查出來的數據。
實際上的貪墨數目,肯定還要比這多的多。
這,簡直就是碩鼠啊!
看完這兩封奏報之后,李世民又打開了李愔的密奏。
在密奏里面,李愔將益州目前的情況,仔細地解讀了一番。
看完李愔的這個奏報之后,李世民不由的又驚又怒。
其實,邊疆之地,可能會有貓膩,李世民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只不過,大唐開國未久,面臨著無數的難題。
很多事情,李世民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
這十年來,刺史林抉一直都沒有調動,難道就只是林抉上下打點的好的原因嗎?
這里面,也有李世民為了求穩,所以也不愿意換人的緣故。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這個刺史林抉,居然能夠猖狂到這等地步。
沒想到,他居然在益州當上了土皇上啊!
如果此人要有所異動的話,必然是大禍端。
想到此處,李世民眼神之中,不由透露出殺機。
此人,留不得!
只不過,愔兒才剛剛去到益州,真的是此人對手嗎?
嗯,單憑他手中的一千護衛軍,恐怕很難有所作為啊。
如果,給愔兒持節權呢?
太宗時期的都督,很少有人會有持節權。
持節的權利,幾乎相當于自治,可以說是集所有權利于一人之手。
一旦持節的話,權利和后來的節度使,相差無幾。
如果李愔能夠持節的話,那么在益州的工作開展,將會順利的多。
不過,很快李世民搖了搖頭,取消了這個念頭。
李世民也清楚,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