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愔原本以為,要說服五姓七望,還會費一番口舌。
沒想到,居然并不需要。
在聽到李愔的保證之后,五姓七望,居然似乎一下子就相信了,再也沒有來質問過。
這時候,就連李愔自己都在懷疑。
難道本王的信譽,已經堅挺到這等地步了嗎?
李愔當然不相信,五姓七望的人,會對他信任到如此地步。
說不定,是他們正在準備什么陰謀詭計而已。
不過,對于五姓七望之人得陰謀,李愔現在都懶得理會。
在益州,李愔還真的不怕五姓七望。
有什么招數,就使出來好了。
……
鐵路期初得修建,已經步入了正軌。
整條鐵路的路線,也已經規劃完成。
接下來,只需要按部就班的進行鋪設就好了,不需要李愔隨時跟著。
而李愔,終于可以騰出時間來,返回益州,繼續規劃益州的發展方向了。
現在,益州的真正管理者,其實是都督府得長史上官儀。
上官儀不愧有宰相之才,在短短幾個月的功夫中,就將整個益州完全掌控在手中。
當然了,這里的掌控,是相對的掌控。
如果說對縣鄉乃至村的掌控的話,仍然需要地方世家的支持。
不過,和大都督作對的趙家,已經被消滅掉了。
王家,徹底地投奔向大都督。
剩下的兩大世家,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來。
而他們,也不敢翻出什么浪花來。
這兩大世家,官府的命令,都極為配合。
而因為目前的益州,各地都在進行大建設。
如果按照后世經濟的一項重要指標GDP來算的話,目前益州的GDP大概比大都督就任之前,起碼翻了一番,甚至更多。
……
長安,皇宮之內。
李世民御案上的奏折,忽然多出來上百封。
這些多出來的奏折,無一例外的,都是在彈劾蜀王李愔。
而為首的,就是王家的王信,還有其他五姓七望世家的官員。
而他們彈劾蜀王李愔的理由有兩條,第一條就是,蜀王來到益州之后,不顧百姓死活。
只顧著建造新王府,并且勞民傷財,修建毫無用處的鐵路。
而他修建的鐵路,全部都是用上好的鋼材修建,而寬度只有四尺多。
這樣的寬度,能干什么?
除了好看之外,簡直一無是處。
這不是勞民傷財,又是什么?
只顧自己享樂,不管百姓死活,窮奢極侈,這就是他們彈劾蜀王的第一條。
而第二條則是,蜀王荒誕不經,不理政事,屬于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