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蜀王的大名實在是太響亮了。
拋開蜀王的種種發明創造不說,單是蜀王在文學、書法和繪畫上的造詣,整個大唐,無出其右者。
能夠拜蜀王為師的話,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但是,蜀王是何等樣身份的人?
人家真的會收自己的兒子為徒嗎?
然后,狄知遜就看到蜀王滿臉歡喜地攙扶起狄仁杰來,然后笑瞇瞇地說道:“人接,快起來,今后,你就是為師的三弟子。”
狄仁杰也是高興地說道:“多謝師傅。”
看到這一幕,狄知遜哪里還看不出來,原來蜀王,早就看上自己的兒子,想要收他為徒。
而能夠拜蜀王為師,不但今后的仕途必將一路平坦,更能學到真正的知識。
因此,狄知遜也是打心眼里為自己的兒子高興。
狄知遜馬上說道:“蜀王殿下,今日來的匆忙,沒準備拜師禮。今日這拜師禮節也過于倉促,下官回去之后,必定會補齊束脩還有拜師禮。”
李愔不由哈哈大笑道:“不用不用,這些凡俗禮節,理他作甚?從今日起,仁杰就跟在本都督身邊學習吧!”
狄知遜馬上滿心歡喜地說道:“如此,那真是犬子的造化啊!仁杰,還不快謝過殿下?”
“多謝師傅!”
“哈哈,不用,不用!”
……
招生工作,進行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最終,才進入了尾聲。
而這一次,招收到的小學生,足足達到六七千人之多。
這在招生工作展開之前,幾乎是不敢想象的一個數字。
不過,如此一來,師資力量未免就捉襟見肘起來。
李愔不得不先將駱賓王和盧照鄰兩人,拉來暫時充當語文老師。
至于數學老師和物理化學老師,額,沒辦法,暫時真的沒有老師。
只能辛苦王孝通和李淳風了。
至于六七千個學生,他們兩人如何才能教的過來,就不在李愔的考慮范圍之內了。
而就在此時,李愔卻是得知,朝廷已經派遣魏征為欽差,前來益州調查他如何魚肉百姓。
來到益州之后,就大動土木,為自己建造王宮。
還有修建鐵路,勞民傷財,而修建出毫無用處的鐵路,只是為了好看而已。
而最可笑得一點就是,居然還彈劾自己疏于教化。
李愔還真的不信,若論起教化之功得話,整個大唐,還有什么地方,比益州做的更好的么?
現在別說是益州大學,一下子就接收了六七千適齡學童。
光是這個比例,絕對是整個大唐最高的比例了,沒有之一的那種。
更不要說,現在就連那些百姓,只要是年齡不大得,好多人都買上基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然后認真學習拼音,只要學會了拼音之后,就能根據拼音拼讀出字的讀音來。
這樣,只要學會了拼音,就能根據這幾本書,自學成材。
雖然想要藉此考取功名,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如果只是識字和記個簡單的賬目的話,還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就這樣的教育普及程度,同樣是整個大唐的第一。
而為了應付魏征得這一次調查,李愔還想出一個絕佳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