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其實遠遠不夠。
還好,五姓七望等世家,自己頂不住,提前將糧食降價了。
這樣一來,糧食足夠度過這次缺糧危機。
那么,捕魚到底能解決多少缺糧問題,根本就看不出來。
只要等到明年五六月份,就更不怕缺糧的問題了。
因為,此時李愔已經組織那些民夫,開始種植冬小麥了。
……
就在秋收過后,終于降了一場大雨。
到了霜降前后,就可以種植冬小麥了。
不過因為這場雨,這些地,很難全部耕種的過來。
幸好,李愔早就有了準備。
事先早就打造了一批曲轅犁,還有一批人力拉犁。
唐代初期,使用的還是直轅犁。
和曲轅犁比起來,直轅犁太過笨拙,要用牛才能拉的動。
如果碰到太濕的地,甚至要兩頭牛才行。
而曲轅犁,甚至用人力都能拉的動。
至于人力拉犁,就是現代農村用的犁。
一般不是太硬的土地,一個人在后面掌控方向,前面一個人就能拉的動。
輕松簡便,小兩口就能犁地。
而效率,要比刨地至少快了四五倍。
有了這一批犁,耕牛不足的缺陷,就得以緩解。
結果,原本需要大概一月才能整好的地,現在只需要七八天就能犁好。
而接下來,就是播種冬小麥了。
在大唐,無論是小麥還是水稻,都是一年一季,根本就沒有一年兩季,或者是冬小麥的說法。
因此,那些農夫聽說要播種冬小麥,紛紛進行勸阻。
聲稱現在節氣不對,播種冬小麥,根本就種不活。
其實,冬小麥的種植,不但有技術和他們從來都沒嘗試過的原因。
也有種糧的原因。
而這一次李愔選種的,是矮株耐寒的品種。
這些地,目前都是官府的地。
那些農夫,只不過是被雇傭來的。
李愔命令他們只管種植,盡管那些民夫覺得,這樣是在浪費種糧,但是還是按照大都督的吩咐,將冬小麥播種了下去。
等冬小麥長出來之后,這些民夫都感覺到惋惜。
這小麥才剛剛長出來不高啊,而馬上就要到冬天了。
一到冬天,這些小麥非得凍死不可。
真是可惜了這些小麥種子了!
此時,地瓜、玉米和花生,這三種新型農作物在益州大豐收的事情,已經傳到了朝廷之上。
當李世民和滿朝文武,聽到地瓜的畝產量,居然能達到每畝地兩千二百多斤的時候,他們是不信的。
這實在是太夸張了。
聽說這地瓜,還很好吃的樣子,畝產量又這么高。
為什么這么好的莊稼,以前的時候,他們就從未發現呢?
而這件事情,一旦是真的話,那么,就是關系到整個大唐興衰的事情!
一旦是真的,那么整個大唐,將再無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