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徐惠,畢竟年紀尚幼,興趣愛好,還未曾定型。
因此,不知不覺中,就被李愔帶入了小說的行業。
而提起小說,李愔不得不說一句,他后世網絡寫手的身份,真的為他提供了太多的專業素養。
講起情節構架,人物塑造,情節掌控,那簡直就是信手拈來,絕對是大師級別的水準。
甚至李愔還不惜為她定做大綱,許諾等小說寫好之后,可以放到益州月報上連載,還會給她高額的稿費等等。
于是,徐惠就這么一步步被李愔引入到作家這條不歸路上,并且越走越遠。
……
開春以后,李愔組織人手,將去年儲存起來的地瓜、玉米和花生拿出來,當作種糧售賣給益州百姓。
讓他們開始種植這三種新型農作物。
因為去年得收成不錯,這三種新型農作物,今年就能夠在整個益州全部推廣。
明年,大約整個劍南道都不成問題。
后年的話,不說能夠推廣到整個大唐,也相差無幾。
有了這三種新型農作物,可以保證,大唐百分之九十得百姓,都不會挨餓受凍。
不過,李愔去年霜降前后種植的冬小麥,現在并不被百姓們看好。
因為李愔選擇的冬小麥品種,是矮株抗旱的品種,現在開春之后,冬小麥已經緩過神來,開始生長。
但是株體矮的很,看上去就不像是高產的樣子。
這令那些都極為關注冬小麥的益州百姓,不由得都是大失所望。
看起來,冬小麥盡管能夠過冬,但是肯定不能高產啊。
而接下來,李愔則是組織人手,準備組織人手,進行茶葉的采摘。
額,當然了,茶葉并不是這個季節進行采摘。
不過,李愔想要得那種茶葉,必須要從現在進行管理。
而在這個時代,茶葉的價格相對低廉,其實并不怎么受重視。
而在去年得時候,李愔因為各種事情,異常忙碌,沒來記得對茶葉進行管理。
而現在,正是好時機。
現在,李愔可沒有自己的茶葉樹。
不過,益州百姓,還有周圍的那些百姓家里,都是有茶樹的。
每家多寡不均。
而李愔直接和他們簽訂了回收采購的合同。
這個合同的前提就是,他們必須要按照李愔的要求進行管理,最后采摘的時候,也必須按照李愔告訴他們的辦法進行采摘。
采摘晾曬掉水分之后,李愔以每斤十文錢的價格進行收購。
這個消息一經放出,四周的百姓,甚至整個劍南道的百姓,紛紛求著要和蜀王簽訂合同。
每斤十文錢的價格啊,放到以前,這可是他們連想都不敢想的價格。
以前的時候,每斤茶葉的價格,一文錢一斤有時候都買不上。
而現在呢?整整翻了十倍的價格啊!
那些家里地都在山上,只能以茶樹為生的百姓,如果能不欣喜若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