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個人,原本以為,科研院其實就是益州大學的升級版,仍然是進行學習。
而直到現在他們才知道,原來科研院,其實是研究創造。
額,好吧,其實李愔早就告訴過他們這一點了。
只不過,他們當時并沒有理解這一點罷了。
而自行車的研究,讓六個人都興奮不已。
自行車,絕對是劃時代的一次變革。
能夠參與進來,他們都是興奮不已。
而李愔幫他們構建的模板,提出來的驗證數據,還有各方面的配合和合作,也是讓這六個人,對李愔的敬佩更深了幾分。
原來蜀王學識是如此的淵博,如此的深不可測。
他之前所展現出來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啊!
隨著接觸的深入,才能逐漸的看到更多的部分。
根據分工的不同,每個人都會分到自己所負責的一組需要驗證的數據。
一旦驗證成功,就會將這些零件的尺寸進行標注,畫圖,然后交給外面的人進行制作。
在這里,李愔重新制定了計量單位。
那就是厘米、分米、米,當然了,還有毫米、微米等單位。
其實,在大唐也有計量單位,那就是丈、尺、厘、毫。
不過李愔在后世接觸的那些數據,全部都是以米為基本單位的。
而如果將米換算成丈、尺等單位,十分的繁瑣,并且也不夠精細。
干脆的,李愔直接將后世的計量單位搞了過來。
并且還制作出了米尺,就連千分尺和游標卡尺也購買了幾套,交給外面的那些匠人。
有了這些工具,制作起來,就能夠精細許多。
當然了,只是有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
李愔還購買了幾輛車床,放到了外面的制作間。
車床,可以說是機械文明的搖籃。
有了車床,那些精密零件,就可以進行制作了。
而在制作的過程中,李愔發現,這里面,狄仁杰和劉思遠是這些人之中的佼佼者。
這兩人完成的速度最快,并且還有舉一反三,不斷的提出新的問題。
鑒于他倆的表現,李愔直接命狄仁杰為研究小組的組長,劉思遠為研究小組的副組長。
而劉思遠極為聰敏好學,經常會詢問李愔許多問題。
而這些問題,并不僅僅局限于學術性的,有時候文學上的問題,哲學上的問題,他都會詢問。
而李愔對他,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而經過這些問題的詢問,讓劉思遠心里對李愔更加的敬佩。
這一日,劉思遠在詢問完蜀王李愔一個數據上的問題之后,再次問出了一個問題。
“殿下,你怎么看待世家呢?”